新兴文化产品不能炒之无度 

时间:2019-12-09 10:06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近一段时间以来,售卖盲盒、潮鞋的店铺往往人满为患,甚至排起长队。消费者们对盲盒和潮鞋的热情,催生了“炒盲盒”“炒鞋”的消费现象,并因其隐藏的消费风险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在“95后”年轻人群体中,新兴文化产品消费量越来越大,消费形式也在不断出现新花样。(12月8日《光明日报》)

诚如媒体报道,炒盲盒、炒鞋、炒汉服……在年轻消费市场,多元消费需求催生了各类创新业态,但是,在这些疯狂炒的背后,基于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以及参与者的法律及防范意识差,很容易造成金融风险。比如,炒鞋的背后,现货交易实现了完全虚拟化,变成类似股票市场的交易模式,催生隐形交易风险。

不必讳言,猎奇心态成为消费出发点。本质上来说,这些被炒的商品,从消费端来讲并非是“刚需品”,而其之所以受追捧,无外乎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惊喜体验、情感陪伴,乃至于满足了消费者精神消费、悦己消费的需求。盲盒为例,据经济学家表示,在时尚风向和市场审美不断变化的当下,盲盒市场泡沫巨大,风险系数很高。

任何一件商品背离“消费”属性,甚至拿来用于炒作,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影响且对市场不利。还是以“炒鞋”为例,据报道显示,随着“炒鞋”成为风口,黄牛、资本等因素大量涌入市场,影响球鞋价格的因素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供需关系。由此可见,在畸形市场下,也就难免会伤及到普通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新兴文化产品不能炒之无度。于参与者来讲,理应认清其中的利与弊。毕竟,人为炒作势必会使市场出现大量泡沫。而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应该学会科学理智消费,切莫人云亦云,即便是兜里有几个小钱,哪怕想“投资入市”,一则有必要对所投资项目进行深入考量与核查;二则更须量财而行,要知道赚得起赔不起,受伤害的终归是自己。

畸形的市场有赖于监管发力。针对疯狂的盲盒,此前就有法学专家指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与互联网运营商的沟通合作,强化对上线盲盒的把控;加大规范盲盒的经营秩序,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违规的炒作行为以及发布虚假广告等问题,监督督促整改,乃至追究法律责任。事实上,这些很有必要,因为唯有市场监管更有力,市场交易才不会失范。

另外,更须警惕的是,一些“炒”行为的背后,蕴藏着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10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下发“金融简报”,提醒相关机构防范“炒鞋热”的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而深圳等一些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当然,更期待的是“炒之无度”现象能彻底从市场绝迹。(东方网 杨玉龙)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