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莫高窟的保护是第一位的
一座球状和线条混搭的建筑拔地而起,黄色的外貌和周围的戈壁浑然一体,这便是观众到敦煌莫高窟的第一站——数字展示中心。观众在这里观赏《千年莫高》《梦幻佛宫》两部高清电影,然后再实地参观莫高窟。从2014年开始,敦煌莫高窟实行旅游新模式——“单日总量控制、线上预约购票、数字洞窟展示、实体洞窟参观”,大幅提升了游客参观体验,有效缓解了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旅游开放探索了宝贵经验。
“瑞像九寻惊巨塑,飞天万态现秋毫。”敦煌研究院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价值挖掘、旅游开放、文化传播等社会职能,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莫高窟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向各国世界遗产地传播,并评价为“树立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典范形象”。
“文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莫高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敦煌研究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总方针,把莫高窟保护放在第一位。莫高窟与许多文化遗产一样,既有珍贵稀有的价值,又有脆弱易损的特点,一旦破坏,不可再生,将永远消失,所以保护必须是第一位的。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石窟的保护是关键。石窟安全保卫从最初单一的防护措施逐步发展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程序和规范,广泛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构建了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对影响文物本体、遗址载体、洞窟微环境、石窟大环境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实施科学监测,初步建立了基于风险理论的预防性保护体系。
目前,敦煌研究院在过去看守保护、抢险加固保护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实践,基本建成了以文物安全、科技保护和科学管理为基础,以安全保卫、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为手段,以专项法规、保护规划、数字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保护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研究院始终将学术研究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不断完善敦煌学学术研究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持续引领敦煌石窟研究的发展方向。(人民日报 王钰)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