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题字的石道碑下月重现朝阳路
今年秋天,石道碑花园将正式亮相朝阳路北侧。漕运时代,朝阳门到通州之间的石道是运粮的必经之路,乾隆皇帝曾立碑纪念。这一珍贵的石碑也将在花园中展出。
四角攒尖,琉璃筒瓦,和玺彩画,朝阳路北侧高达12米的石道碑碑亭十分醒目。亭内是一块高大石碑,亭外则是正在建设中的口袋公园。
在璨若星河的运河文物中,这块石碑占有一席之地,它叫做“通州御制石道碑”,由底座、碑身、螭首龟趺三部分组成。
运河文化专家、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陈喜波介绍,定福庄前的故道,自秦以来便是京城东部的重要干道。到了明清时代,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漕运重镇,从南方而来的漕粮在通州卸货,转陆运进京,走的正是这条古道。在雍正、乾隆年间,这条古道曾两次重修。
石道重修之后,长四十里,宽二丈,沿途植被茂盛,因而有“白云红树通州道”之赞。它沟通着皇城与通州,成为进出京城的官员、使者、商人、举子的必经之路,自春至秋,车马日夜不绝。“朝廷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的禄米,须自行前往通州粮仓领取,走的也是这条路。”陈喜波说。
2010年,朝阳区文保部门在三间房乡修建了琉璃亭,以保护石碑。这些年来因有围墙遮挡,不少市民只知附近有石碑,但无从找寻具体位置。后来,石碑周围被划为拆迁区域,碑亭也一直被渣土、垃圾包围,杂草丛生。
今年,三间房乡启动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石道碑才得以一洗尘埃,向世人展露它珍贵的价值。琉璃亭周边的垃圾已完成清运,正在建设的是一座17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被命名为“石道碑花园”。
围绕着琉璃亭,一个秀丽又饱含文化气息的小花园已经渐渐展现眼前。石道碑花园的设计方法借鉴了故宫宁寿宫花园的造园手法,开门见山、曲径通幽。园中将栽植松柏、竹子、揪树等乔灌木27种。园子周边是汉白玉栏杆,增设了两处入园口,琉璃亭两侧共有14根汉白玉拴马桩,几处假山给园子平添了趣味。
今年10月,石道碑花园将正式对外开放,为周边居民添一处休闲场所。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