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立城助力“非遗”出山视频 进入专题展示区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短视频征集活动”日前在全国拉开序幕,宏立城公益基金会助力“非遗”出山的短视频进入光明网专题展示区,该视频讲述了在外漂泊的绣娘返乡就业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的故事,目前网民可在专题展示区了解到精准扶贫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据了解,贵州省宏立城公益基金会与织金县红十字会合作成立“蜡染刺绣基金”,通过绣娘“家门口”就业,将代代相传的蜡染刺绣“神技”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利器”贡献一臂之力。
今年28岁的孟飞是织金县中营村人,原先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种田和养牛。几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一年前,出于照顾小孩的考虑,孟飞和丈夫回到了家里。“回来前担心找不到事情做,没有收入,万万没想到竟然可以靠做蜡染赚钱”。孟非说。
孟飞参加了一些蜡染刺绣培训班,每天上午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割草喂完牛后就会腾出时间做蜡染。“做蜡染不需要出门,时间比较灵活,不耽误做家务,收入还不错”。孟飞说,今年以来她自己接到的订单,每个月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贴补家用很有帮助。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短视频征集:宏立城助力“非遗”出山视频 进入专题展示区
家住织金县珠藏镇链子村的杨德秀,凭着自幼就掌握的蜡染技艺改善了家庭生活。她今年52岁,儿子在外打工,家中有三个孙子需要她照顾,最小的还不满一岁。杨德秀每天抽时间做蜡染,一个月也有近三千元收入。“以前我们做蜡染都是自己穿衣服用,怎么也没想到还能赚钱”。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短视频征集:宏立城助力“非遗”出山视频 进入专题展示区
长期以来,织金县当地多数苗族妇女都掌握蜡染技术,但是仅局限于自给自足。今年4月,贵州省宏立城公益基金会经过考察,向织金县红十字会捐献20万元,设立了“织金蜡染刺绣基金”。该基金的宗旨就是将充分立足织金蜡染刺绣的工艺特点,培训一批刺绣蜡染带头人,“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织金绣娘脱贫,通过开展样品制作、商品展销、订单发放和利益联结等形式推进织金蜡染刺绣走进海内外市场。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短视频征集:宏立城助力“非遗”出山视频 进入专题展示区
据了解,贵州省宏立城公益基金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助学兴教、扶贫济困、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民生公益,倡导“参与公益 回报社会 履行责任”社会公益理念,做 “身边的公益、温暖人心的公益”。
文/许贝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