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用再给国漫打“情怀分”了
作为当年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高分的人,如今我终于可以承认,当年的分数带了鼓励的水分。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不少,这才导致实际上剧情并不合格的《大圣归来》至今仍在豆瓣占据8.3分的高分。但这次不同了,给《哪吒之魔童降世》打高分,我理不亏,心不虚。
有了《哪吒》,才更清楚《大圣》糟在哪。这跟四年来中国动画的技术发展没有半毛钱关系,《哪吒》胜在剧情完整度要比《大圣》高得多。但当年我们并不嫌弃《大圣》,因为比起更早的那些国产动画片,它在剧情和人设方面所做的半拉子功课,已然具备了某种让人无法忽视的闪光点。就像最近传播很广的《大圣》为《哪吒》吆喝的小广告,很多人一看到孙悟空那个吊儿郎当样的中年大叔背影,就已经感动得要哭了。这就是当年《大圣》的魅力。
但吊儿郎当的大叔终将老去,而吊儿郎当的少年哪吒正年轻。很难想象中国动漫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颠覆竟能接二连三地成功,但事实就是这么幸运。人们当年接受了丧大叔孙悟空,如今也接受了黑眼圈不爽脸永远站不直的颓废少年哪吒。这背后的原因同样在于:每一次的改变和颠覆,总能更贴近现代人的心灵困境。就像《大圣》照出了一帮没梦想中年人的现实,哪吒也点燃了一大群不甘平庸现实的青年人的心火。但这种斗志又不是凭空无据的,它还通过父亲李靖的“黑转白”,点出了这一代青年人逃脱不掉的情感软肋。是的,这一代的哪吒不喜欢孤军奋战。他们要有朋友,于是曾经的敌人敖丙成了和哪吒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们注重亲情,于是托塔天王摆脱了严父的脸谱,就算不要命也想让儿子堂堂正正地过一生。
人设和主题都对了,《哪吒》要做的不过是好好讲故事,不要像《大圣》那样动不动离题就行。最后,它做到了。即使还存在某些技术瑕疵,但从来都算不上挑剔的中国观众,又怎会不给它打高分?只不过,既然国产大银幕动画从此立起来了,今后的观众也就真的不会再心软了。《哪吒》之后,如果还有人企图用“国漫不容易”来绑架观众的审美,就真的不管用了。
羊城晚报 一大波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