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烤鱼技艺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味 

时间:2019-07-03 10:03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重庆日报

每到傍晚,巫溪大宁河畔便热闹起来,碧色如练的河水静静流淌,河滩边摆满桌椅烤架上的鱼在炭火下滋滋作响,香味四溢,吹着凉爽的河风,叫上几碟小菜,斟一壶酒,人们吃喝谈笑直到夜深才尽兴而归,这是勤劳朴实的巫溪人在忙碌一天后犒劳自己的最佳方式。吃巫溪烤鱼也成为外地人到巫溪的必须体验。

巫溪烤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大宁河上的船工发明。巫溪的宁厂古镇因盐而兴,紧靠大宁河,船运非常发达,不少人以当纤夫、船工为生,他们在运输货物的途中饿了就向大宁河撒网捕鱼解馋充饥。

一天,一名船工将随身携带的咸菜、豆豉加入鱼中,边烤边吃,发现味道更甚一筹,很快流传开来。加上巫溪是产盐地,鱼的保鲜和腌制需要盐,这也为随时吃烤鱼提供了很多便利。炙鱼为食的饮食习俗从大宁河船工中发源,后来逐渐成为巫溪地区广泛流行的食物。

上世纪80年代,除了制作泡菜、咸菜,没有其他谋生技能的张宗成夫妇在巫溪县文化馆楼下租下小门面,经营张宗成从湖北学来的烧烤生意。一次他在帮大宁河渔民加工鱼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将自制的泡菜、咸菜炒香,作为“浇头”覆盖到烤制好的大鱼上别有风味,至此巫溪烤鱼正式诞生。

虽然作为整体的烤鱼这道菜诞生时间不长,但在这道看似简单的菜肴中,凝结了巫溪五千年的巫文化、宁厂四千年的盐文化和张、范两家百余年的腌渍文化。古老的技术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生存的智慧,几经岁月冲刷,依然熠熠发光。

针对当今市场上人们对烧烤制品绿色、健康、低盐、少油的需求,张宗成在传统的烤鱼技艺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和技术改进,逐渐形成了包括选鱼、宰杀、腌制、烤制、炒料等成熟的巫溪烤鱼制作技艺,制成的烤鱼不腥不骚、不焦不糊、不干不柴、油盐适中、风味传统,外焦里嫩、口感醇厚、香气馥郁、营养全面、养生滋补、风味天然的美味,受到巫溪周边及全国各地食客的一致好评。

如今,巫溪烤鱼制作技艺通过师徒传承向全国各地的广泛传播,美名远扬。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