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博物馆:“亮”出来让“国宝”凸显出来,让古今建筑相互辉映 

时间:2019-06-28 10:41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河北日报

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到定州筑城;战国时期、汉朝、南北朝,定州先后3次被定为都城(或首府);后历代王朝均在此设州置府,定州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商贸中心,留存下来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称的唐代文庙、有“中华第一塔”美誉的宋代开元寺塔、有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贡院等一批历史建筑。

然而,在现代城镇化的进程中,这些国宝却一度被湮没在杂乱的民居里。2014年,作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定州进一步加大古城风貌恢复力度,从改善文物本体周边环境入手,全面实施古城恢复改造工程。

为此,定州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历史文化资源,高标准编制《关于加强文物保护改革利用的实施意见》《定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等系列文件和规划,严格控制文物保护范围及建控区域内的建设,确保建筑高度、体量、风格等古城风貌和谐统一,展现城市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按照“分批开发、连片保护”的思路,这项工程对开元寺塔、贡院、文庙、南城门、晏阳初故居为核心的旧城区进行集中规划、整体改造,疏解与古城保护利用不相适应的功能,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商业及居住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园区。

其中,拆除遮挡历史建筑轮廓线的杂乱民居和沿街商铺,是这项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项工作涉及面积近600亩,仅中山路沿线的商户就有98家,时间紧、任务重,但在群众的支持下,该市顺利完成了拆迁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除保护好文物本体外,还对古树名木等标志性的事物进行保护。“草场胡同有棵‘歪脖树’,本来够不上古树级别,在拓宽道路时可以砍掉。但为留住城市记忆,我们修改了原有规划,为这棵树留出充足的生存空间,也为这里的老住户们留了个念想。”定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孟超说。

站在文博园广场旁的仿古建筑里向南望,雄伟秀丽的开元寺塔与气势恢宏的定州博物馆互相辉映;向北看,曾在小街胡同里“隐藏”多年的定州贡院终于显现出来,影壁墙南侧新建的贡院广场将贡院衬托得更加庄严肃穆;向东看,仿古造型的商业街区充满了生机……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定州的历史文脉正在融入城市建设的细节中,以定州历史名人张寒辉命名的街边文化广场,向人们传递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散落在市区的街角游园融合了斗拱等建筑元素,突显着古城的历史特色……一座具有中山国文化风貌和气象的古城如画卷般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