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文艺形式深情演绎“红色故事”
不断创新文艺形式
深情演绎“红色故事”
这台演出,只是在宁高校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诸多高校的大学生们积极投身英烈事迹的宣传讲解,不断创新丰富创作形式,用“穿越”对话、原创歌曲、剪纸绘画、舞台剧等年轻人喜欢的形式,使得英烈的故事从展板上、书本“走出来”“活起来”。
张炽为了革命理想和妻子依依惜别、史砚芬在牺牲前和弟妹诀别、常年在外为革命奔波的冷少农写信给幼子励志、孙晓梅向母亲表明坚定的革命信仰……2015年清明节期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来自江苏警官学院、晓庄师范学院等学校的大学生们,深情演绎和英烈们“穿越时空的对话”,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张炽的表侄孙俞涛说,这种“穿越对话”的效果鲜活,有感染力,让人们感觉到,烈士不仅只是高高在上供后人景仰的一个符号,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为了救国救民的信仰,不得已忍痛抛下小情小爱。
“轻抚雨花青石,穿梭于曾经的沧桑,镇定坚毅的脸颊,充满着坚定不移的渴望……”2015年11月,南农大音乐表演系大四学生姜斌斌带着自己原创的这首写给雨花英烈的歌曲《其实我们都一样》,走进社区,他的演唱获得了满堂喝彩。这首歌曲调优美深情,将当代青年对先烈的追思、崇敬抒发得淋漓尽致。
姜斌斌说,为了写好这首歌,他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烈士故事,从中浓缩提炼出最让他触动的东西——为了信仰视死如归的精神。
2018年9月,雨花台烈士陵园内举办了“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美术插图、剪纸作品展。来自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学生,纷纷拿起画笔、剪刀“刻画”英烈精神。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学生李昊灵,专门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方林学习剪纸,用心剪出成贻宾、何宝珍、冷少农、郭凤韶4位烈士的头像,并分别配上牡丹、菊花、松树和梅花等植物,象征他们坚贞高洁的品质。
如今,“小雨滴”志愿讲解队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成员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每到节假日,南农、南审、江苏警官学院、南邮、南信工等高校的学子们,便会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进行志愿讲解,把烈士的故事讲给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们听。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