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家团队激发出村民内生动力 

时间:2019-06-24 16:48 发布于:艺术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据宁波晚报消息,“我们村的改变,与丛志强老师和他的学生到来有很大关系。”葛海峰说。

今年春天,宁海县正式推出了“艺术家驻村”活动,向全球发布艺术家“招募令”,以补贴经费、筹建工作室等方式促成一批国内外艺术家与宁海的村庄结对共建。丛志强的团队被安排到了葛家村。

4月5日,丛志强和他的3名研究生拉着行李箱来到了葛家村,和村民同吃同住。

之前,丛志强团队做过国内不少农村大项目,往往是政府拿出很多钱请他的团队搞设计,请城里的施工队按设计图纸施工,但村民们觉得这景观是政府造的,和自己无关,也不主动养护,景观过不了一两年便一片破败。“虽然赚了一点钱,但没有成就感,我感到单纯依靠输血式的外生驱动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丛志强说,他想在葛家村进行一次全新的探索,以设计项目为载体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要激发内生动力,就得先抛砖引玉。

丛志强见葛家村山后石头遍地、毛竹成片,便和村里几位老人一起设计了一把以石头和竹子为原料的椅子,这椅子可坐、可躺,放置在村民茶余饭后的聚集点,村民非常喜欢,叫它“人大椅”。

“砖”抛出去了,果然引来了“玉”。村民葛运大模仿“人大椅”,又进行了创新,在自家门口的古井边做了一把。

还有好多村民找丛志强,想将自家附近的空地美化一下。村民们说了自己的需求,丛志强和他的学生只需点拨一下,村民们就心领神会。一些以前做过木匠和石匠的村民把自己的老手艺又拾了起来,在村里一块块空地上填满了自己的作品。村民们对丛志强说的话,也从刚开始时的“我很笨,我做不来的”慢慢变成了“做做试试”“挺有意思”。

丛志强团队全过程以村民为主体进行引导,真正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根据需要设计景观,养护景观。驻村的短短13天时间里,葛家村村民完成了八处空间改造。

村民有了生生不息的创造激情

丛志强团队的艺术启蒙让葛家村村民的创造力与审美力显著提升。丛志强说,他在葛家村驻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村民和团队一起设计、一起施工,团队走了,村民还能不断地设计和施工。

村民娄丹露家的门厅有很多藤条,她在毛竹里悬上铃铛做成竹风铃,挂在藤条上,给这个景观取名“藤下竹音”。

村民葛万永家门口有一棵桂花树,他用石头在树下垒出了圆形石凳,给这个景观取名“桂香茶语”。

村里得有个儿童乐园,村民用石头垒出了休闲区,多变的图形、缤纷的色彩,深受孩子们喜爱。

村里得有个谈天说地的“村庄客厅”,村民用毛竹与石块垒起了公共桌椅。

……

李贵军说,丛志强在葛家村的实践证明,艺术家和村民协同设计,将艺术融入生产生活,必将激发出内生动力,让村民充满自信,收获的是幸福感、成就感!

宁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秀高也高度评价丛志强在葛家村的成效。他说,丛志强团队进村后,不仅美化了村容,还将艺术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推动乡风文明。

6月14日召开的宁海县艺术振兴乡村工作大会提出,三年内,全县要引进培育驻村艺术家200名以上,驻点结对村达到150个以上。会后,丛志强对宁海县所有村的村主任进行了培训,讲了他激发葛家村村民内生动力的经验,赢得阵阵掌声。

号角已吹响。如今,越来越多像丛志强一样的艺术家,开始进驻宁海乡村。记者 杨静雅 朱立奇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