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为何如此珍贵 

时间:2019-06-17 22:06 发布于:历史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据传,佛陀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经弟子阿难等人火化后,获得舍利子,据说分成三份,一份升天,一份入龙宫,一份留存人间。它在人间的那一份,由摩揭陀等八国均分,各建佛塔以永久纪念。目前在我国陕西扶风和北京尚珍藏佛指舍利和佛牙舍利。

舍利子,是一种五彩斑斓的石头状晶体,常见的颜色主要有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舍利子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一直以来,舍利子都被认为是得道高僧体内的智慧和德行的结晶。更有人认为舍利子拥有无边的法力。不过,如果你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那么你肯定会对舍利子的形成产生怀疑。你会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舍利子的形成,而在民科领域,最常见的就是将舍利子解释为结石了。别说,这种解释表面上看起来还真是很合逻辑。既然将舍利子解释为结石,那么就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得道高僧的体内都会有结石。

香港某报曾发表《佛门舍利子本是钙化结石》一文。该文认为“所谓舍利子,其实是人体内的结石,尤以肾结石和胆结石为多”,文中还揭示了舍利子的形成原因:“因为僧人起居以坐为主要姿态,而吃进体内的又多是植物纤维,不易消化,加之长期取坐姿,体内纤维堆积过多,久而钙化成结石。”文中还举出了实证的例子:最近在香港圆寂的保贤法师,火化后发现八九十粒舍利子。但是这一结论仍然存在着一个疑点:保贤是否有结石病。

有些以坐禅甚至通宵坐禅修持而不卧的僧人,他们吃的也是素食,多是植物纤维,他们死后火化,却不一定发现舍利子,而不长期坐禅和没有长期素食的人也能出现舍利子。据资料记载,有些整天卧床吃素念佛的老妪死后火化也有出现黑色舍利的,这就证明了舍利子的形成与长期取坐姿和素食没有必然的联系。

说舍利子不是解释,主要有两方面的证据,其一,外观。结石是什么颜色的?生过结石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哪个部位的结石,都呈现近似于黄色的外观,深黄色、浅黄色、橙色或土黄色等等。而舍利子是什么颜色的?一开始就说了,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你有见过红色的结石吗?显然没有。其二,组成。不管哪个部位的结石,本质上其实都是钙盐类物质。而舍利子不是,科学家早就分析了舍利子的组成,舍利子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酸盐和硅酸盐,还有一部分的碳酸钙,而并不是由钙盐类物质所组成的,所以舍利子不是结石。

既然舍利子不是结石,那它是什么呢?从科学角度来讲,舍利子就是人体骨骼在经过高温之后所形成的结晶体。而这里所说的高温大约在1600度以上。人体骨骼在最开始燃烧的时候,其中的有机成分开始分解,之后随着温度的增加,骨质开始重新结合成不规则的晶体,慢慢的形成一种重结晶结构,而当温度到达1600度以上时,晶体开始融化,整个结构变得圆润,这就是舍利子。那么舍利子为什么会五彩斑斓呢?这是因为高温使得骨骼中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颜色。这就是舍利子的产生。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