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纾解城市治理“烦恼”
党建引领 纾解城市治理“烦恼”
广东省汕尾市华侨管理区综合办公室 胡福成
人聚为城,城因人活,人的因素影响城市盛衰,人的律动支撑起城市脉搏。但城市并非单纯是人的叠加,它犹如“巨人”,躯壳庞大、结构复杂、新陈代谢快,大疾小恙却也易发多发,“治理”“护理”殊为不易,亟需找准关键,标本兼治。近日,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为城市“生命体”永葆生机明确了良方、找到了关键。用好“强核心、添活力、促联动”三大招,必将有效纾解城市治理“烦恼”,实现高质量发展。
严密组织体系,强化领导核心,为城市“强筋壮骨”。《意见》指出,有的地方城市基层党建新理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仍然停留在单纯抓街道社区党建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这种状况显然不合时宜。一方面,是城市党建“组件缺失”,缺环少链,城市党组织不够严密、严整,制约了核心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是城市党建“功能受限”,木桶短板造成水流失,“各自为政”造成力分散,难以最大效度抵御外部风险、最大程度形成合力。为此,必须“严密组织体系,强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也就是要通过努力,既把街道社区党建建强,又将社区、微型企业、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的党建地基夯实,让城市脊梁更硬更结实。
切实减负放权,释放基层活力,为城市“活血祛瘀”。《意见》提及,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明确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相应职责职权,推动其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结合“基层减负年”,“赋权”“减负”双管齐下,必将激起发展链式反应。首先是热情被唤醒,基层党组织有了要素资源保障,干事创业省去“后顾之忧”,“争着干、抢着干”的氛围将愈加热烈;其次是创造力被释放,基层摆脱“不能承受之重”,轻装上阵精神爽,主动创新和“自选动作”将陆续增多;最后是信心被鼓舞,基层有了“被重视”的感觉,有了相应责权,做好管理服务的底气将更足。最终,一个良性的、敏锐的、粗壮的血液循环系统被打通,“血栓”“梗阻”“郁结”自行消失,城市体格必然更加强健。
加快“党建+N”,促进互联互动,为城市“赋能提质”。《意见》提及,坚持党建带群建,党组织通过给群团组织派任务、提要求,促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共用、功能衔接。近年来,各地均在探索“党建+”,试点开展过不少党建带工建、带侨建、带团建等新动作。广东鹤山市更是探索推出“党建+N,全科网格”理念,以党建穿针引线,统筹综治、消防、创文等各个网格,构建互联互动纽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些旨在变单一“街道社区党建”为立体“城市基层党建”的新思路,为党建与城市二者的互联互动、彼此融入找到了契合点,可复制也可借鉴。同时,这些重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党建+”实践,也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作了有益探索,必将赋能城市,让城市发展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