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张庄村:文化进校园 非遗代代传
每周三下午,位于平定县张庄镇张庄村的张庄小学里总是格外热闹——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们聚在操场上,男生学习社火表演,女生学习腰鼓表演,大家相互切磋技艺、共同交流进步。像这样把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传承非遗文化,在张庄村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就拿社火表演来说吧,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一些地方传承断代不同,俺们村可有不少人会耍社火,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八九岁的娃娃。因为村里文化建设做得好,还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称号。”说话时,张庄村党总支书记王三宝话语里透着骄傲。村办公楼墙上,金灿灿的匾额格外显眼,“文明村”几个字也遒劲有力。
张庄村是如何形成浓厚文化氛围的?王三宝笑笑,虽然社火表演和腰鼓表演是近几年才进校园的,但氛围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说,早在明清时候,张庄村一带就有拳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或者农历七月二十八村里办庙会,总少不了社火等表演。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依然有不少人会社火表演,郭喜祥、郭忠喜、郭虎堂、郭景海、郭刚虎等老人提起义和拳、通背拳、大洪拳等,都能说道两句。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社火等表演逐渐式微。为了代代传承非遗文化,2010年左右,张庄小学曾开设特色课程教在校学生学习腰鼓等表演,但种种原因中断了。
“去年,市里提出通过实施文化兴盛工程振兴乡村,俺们村可是赶上了好时候。一方面张庄小学重新开设特色课程,另一方面家里人也很注重言传身教。如今,俺村的孩子几乎人人会社火和腰鼓表演,既有传承,更有发展。”王三宝说,“咱们一起去张庄小学看看,你就都明白了。”
5月29日星期三,来到张庄小学,校长王润刚早已等候在校门口。在王润刚带领下,走进学校操场,学生们正认真学习社火和腰鼓表演。65岁的返聘教师郭景海负责教男生社火表演,只见他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做示范,学生们也认真比划着,学得有模有样。另一边,30岁的教师赵变变负责教女生腰鼓表演,看见有学生动作做得不规范,她一一耐心指正。王润刚介绍,张庄小学有在校生300多人,每周三下午,二至六年级的男女学生会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分别学习社火和腰鼓表演,“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太小,有些动作做不了,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但学校的图书室有关于社火和腰鼓的资料,如果学生有意愿可以自主学习”。
趁着学生自我练习的空当,郭景海说,在练习社火表演的近100名学生中,他还挑选出12名学生组成武社火表演队,除了周三在校练习外,还会利用周末时间加紧练习。如今,张庄小学武社火表演队不仅多次参加张庄镇组织的文化活动,还参加了平定县组织的“非遗进景区”活动,以及我市组织的武术比赛等,多次获得好成绩。
“村校联合”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张庄村还十分注重家教传承。71岁的郭虎堂曾是张庄村村委会主任,会表演义和拳、通背拳等。卸任后,他不仅自己每天练习社火表演强身健体,还利用课余时间教孙子练习通背拳。无独有偶,48岁的王殿巨曾向郭景海学习社火表演,平时跑运输之余,他总不忘教自家闺女通背拳。如今,王殿巨11岁的女儿王远已经掌握了多种拳法和套路。
“正是有了几代人的传承和努力,俺村的非遗文化才能代代相传。”王三宝说,下一步,张庄村计划成立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负责资金统筹、资料收集、团队组织等,同时加大“走出去”的力度,进一步叫响“张庄社火”的名号,让大家在交流中学习,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张泉东)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