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图书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000字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A.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巨头。《自卑与超越》一书正是他关于人类在面对生活中友情、职业、婚姻三类问题的反应,从而探求一个人在思想上对于自己人生影响。
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人类天生存在自卑感,将自卑感视为一种情绪,并且自卑感可能会向发展成为“自卑情结”,并由此探索和亲身实践了一条驱动人生的道路:人构建真实的生命意义,在此前提下,确定具有合作意味优越目标,达成后,会有一种新的优越感补偿了人的原生的自卑。
阿德勒说人生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总的来说就可归结为:职业、交际和两性。每个人对生活意义作出各自理解的时候,都精确的揭示出人们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应。就好比我,对于目前的学业而言表现的很平庸,似乎是泯然众人的状态,结交的朋友都很泛泛,爱情生活也总是磕磕碰碰,算不上最坏的情况,但也不甚乐观。是不是就因此,所以我会经常感到乏力,感到无趣。再好比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他自律、优秀、乐于助人,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善于结交朋友,有追求者追求却有自己的标准而绝不将就。这样的一个人至少在我眼中他是过得很满足幸福的。这是大多数人眼里的他,然而我知道的还有他家里因为做生意失败欠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债务,他有一个姐姐已经工作,在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还在上中学。他需要努力学习,找到好的工作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大多数认识他的人都只看见他的自信满满,但有的时候,他也会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自卑。
我认为人人都有遭遇到自卑,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动物在面对优越于自己的事物时所产生的对自己的不足感到不安的感觉。可能不是对自己的否定,仅仅是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不管人是否真的“自卑”,也不管有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在生活中面对他人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有自卑感,因为这在社会环境中不会给人带来奖赏,反而会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
首先正确面对自卑需要认清自卑,当我们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时,或者我们不把别人的态度当作伤害时,我们在心理上就不会启动防御机制。我们的自卑感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没有自卑感,很多都只是普通的事情而已,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很难理解他人痛苦的原因。我们如果对自卑进行理性的分析来看。事实上,自卑感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它反而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人会有自卑感,那就说明了人并非是行尸走肉一般麻木的、机械的、不思考的,正是由于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优越事物会自卑,面对次级事物会有优越感。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一个人或许在某方面的弱势,比如先天不足够的健康,以至于体弱多病,甚至是不健全。或者是后天遭遇意外不幸,以至于无法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的进行生活。但却在另外的领域,通过努力成为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在用其他领域的成功和优越,来补偿身体不足方面的自卑感,将其运用起来这会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强大到什么地步,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毫无疑问的是这股无形的力量很强大并且可能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其次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卑感也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已经深深地内化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所以仅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也就是正确面对自卑的第二种方法——学会合作。阿德勒在书中强调了奉献与合作精神。那也就意味着我们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可以用来弥补缺陷,进而超越自卑。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工作、同伴和爱人都是我们与社会的链接的纽带。如果我们的职业目标是为社会产生价值,与同伴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意识,并且与爱人平等相处、相互关爱的话,我们就能真正跳出寻找优越感的陷阱,从而坦然面对自己的自卑和不足,因为我们将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我们的不足是可以通过他人的力量弥补的。人想要去实现价值就需要去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价值。
在书中阿德勒主张奉献,并且对奉献一词下了极高的定义,但他的奉献并非指无私的道德层面的奉献。阿德勒的奉献自始至终都是和“合作”联系起来的。这种“合作”指的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积极性,以及得到社会认可的程度等。此外,这种奉献的合作还包含了西方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契约精神。在婚姻的那一章,他反复强调婚姻双方彼此“平等”的重要性,甚至是把打破平等的行为视作“缺乏奉献合作能力”。婚姻是双方缔结的契约,奉献与合作来达成家庭关系和价值,其中任何一方打破平等关系,那么契约状态就不再牢固随时有破裂的风险。所以不平等的婚姻,从双方的契约角度上看是不稳固的。
关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阿德勒还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对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童年也是最容易产生自卑的时期,父母对于孩子在童年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对心理的成长和塑造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他总结出来三种方式:溺爱、忽视和关注生理缺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早期记忆潜在的影响着个人的判断,早期的记忆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也深刻影响着未来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解读。
关于超越自卑,我认为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忽略别人不带有善意的目光。坚持自己,做真正的自己。在产生自卑时感时,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坦然接受客观的差异性,努力奋进,尽力缩小差距,实现人生的进步。
谢湘云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