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设计知识产权运营”研讨会暨“智产链1.5”发布会成功举办 

时间:2019-04-30 13:53 发布于:文创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30日讯 (记者邵希炜)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计,2018年全球文创产业市场价值已达2.33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0.63万亿美元,文创产业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但文创产业同时也面临着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权利意识不强、保护手段单一、权属纠纷多发、维权举证艰难、转化为实际经济价值困难等诸多问题。4月29日,由“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主办,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宣展科技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倍增智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商报联合会协办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线下交流活动(第十五场)“文创设计知识产权运营”研讨会暨“智产链1.5”发布会成功举办,多位与会嘉宾围绕文创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发布会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文创设计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诸多困难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宿迟在发言中表示,他认为,现在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来的文化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用新的载体和形态提供给公众;第二,对古代传承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再创造;第三,用不同的文化融合而产生出来的新的创意;第四,把一个原有的文化创意用用到另一个新的领域里等等。 “知识产权的领域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特殊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植物新品种等等。因此,不要把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仅仅局限在版权的领域。”

正是因为文创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较广,而相关法律规范的模糊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创设计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一个难题。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卢海君总结了目前文创设计产品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受到法制、行业规范发展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其次,行政保护力度有待加强。这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行政执法活动的统筹协调能力还需要加强;第二专项执法行动具有期限性;第三,权利人通过诉讼途径维权的成本较高;第四,权利人自力救济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第五普法不足,民间存在大量的有意或无意的侵权行为,教育成本较高、途径较少、惩罚较难。

再次,对版权、专利和设计等保护不足,使一些文化创意设计存在着产品侵权行为且侵权难以界定的问题;

最后,存在知识产权诉讼难、获赔少的情况。

卢海君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做好文创设计知识产权保护,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第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的力度;第三,发挥政府和行业指导作用,提升文化创意企业自我保护能力;第四,加强法制宣传,提升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最后,提升“创意”的驱动力,加强产权保护和资本运作,构建“文化创意+科技+金融”的产业实现渠道。

“目前对于文化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亟待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知识产权对传统知识产权理论提出了挑战,很多理论和现实问题亟待回答。”卢海君希望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可以摘掉“有色眼镜”,不要以“创作高度”来判断一个作品是否具有“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是普惠的、扁平的”。宿迟也表示,他希望知识产权相关从业人员可以好好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点,特别是包括艺术品、实用工艺品在内的产品所蕴含的知识产权,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划分、管理、登记和保护等,并形成一整套体系,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

“智产链1.5”发布 助力文创行业发展

发布会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 “智产链1.5”的发布。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智产链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的文创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平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牵头发起。

“智产链1.5”上线 中国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智产链依托于国家级项目创客IP平台,注重解决文创行业确权维权困难和商业变现困难的两个痛点。智产链覆盖了文创产业的交互、存证保护、交易和配套服务的各个链条环节。其核心模块有:提供文创设计的存证、确权、监测、维权及法律支撑配套服务;提供文创设计供需方信息交互平台,分享创意,创造价值;提供IP交易服务,引进中间经纪人角色,撮合IP的供需双方达成交易;提供第三方资金保障、融资服务。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