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党建网:房县“六个一批”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房县采取“六个一批”模式持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28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5—60万元的村有228个,百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
“八大片区”规划一批。指导各乡镇围绕房县农业“八大产业”“八大模式”等优势产业和成熟模式,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东部食用菌片区、西南部和东部中药材产业片区、西部山羊产业片区、中部设施蔬菜等“八大片区”。目前在中坝等10个乡镇35个村,以“村支部主导、农户参与”的方式发展虎杖、白柴胡为主的药材基地2.5万亩,带动2554户户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万余元。
“村社一体”增效一批。推广“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产业基地(产业大户)+农户”的“四位一体”服务发展模式,鼓励村级党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通过资源开发、资本运营、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等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姚坪乡观音沟村建立生态绿茶专业合作社,选举支部书记蒋伟担任理事长,一体化经营600亩集体茶园和700亩农户自有茶园,吸收种植大户18户,吸纳贫困户71户120余人务工,户均增收1000余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实现当年脱贫,集体经济收入近两年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幅。
“扶贫车间”做强一批。成立房县扶贫车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给予贴息贷款和设备补贴,支持每个贫困村至少引进1家龙头企业,以“能人领办、集体受益”的模式建好“扶贫车间(作坊)”。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以房屋、土地、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参与扶贫车间运营。青峰镇青峰街村充分利用小区门面、集体闲置资产,依托骨干企业,建成扶贫车间8家,带动就业500余人,仅门面租赁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万余元。
“资源经营”保障一批。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鼓励采取村集体资产折算后长期稳定入股农业龙头企业的方式持续分红,或统筹经营性资产成立经济股份合作社促进农村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门古寺镇狮子岩村依托1000平方米集体所有土地,建成望佛山生态农副产品展销中心,集产业基地建设、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项目、生态农副产品销售于一体,建成黑猪、白羽乌鸡、秦巴黄牛、黑山羊、生态蔬菜、蜂蜜养殖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带动1300余户农户发展,2018年展销中心销售收入达800万元,村集体分红8万元。
“配套资金”扶持一批。设立县财政专项资金,对69个重点贫困村每村拨付30万元,对3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每村支持15万元作为发展集体经济引导资金,严格遵循党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用好中央、省市划拨留存补交党费和配套扶持集体经济资金,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产业,做到重点突出、程序严格、公开透明,确保用出好的效果。沙河乡沙河店村在党费支持下,整理80亩集体土地种植婆萝树,建设茶园140亩,流转地100亩种植虎杖,带动130群众年人均增收2500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到14.2万元。
“光伏电站”稳定一批。统筹各类资金8.8亿元,采取单独自建、多村联建的方式,在全县建设光伏扶贫项目305个,实现了所有村居全覆盖。各村仅通过光伏一项每年就可分红5万元,且持续受益20年。通过光伏项目,为山区县村级集体经济找到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