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将举办大运河非遗展 充分展现城市特色
作为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大运河非遗展将于5月4日至6日在江苏扬州花都汇举办。目前,经过紧锣密鼓的布置,布展工作已接近尾声。届时,观众将在园林般的展馆中,欣赏到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百余个非遗项目展示展演,还能近距离与非遗大师接触,并将非遗文创产品带回家。
布展精心 移步换景如置身园林之中
4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花都汇1号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微缩版园林建筑,流水、山石装扮其中。园林特色的展墙、波浪形的艺术展架,以及由融入剪纸元素的伞布置而成的吊顶等,充分展现了运河文化及扬州城市的特色。
扬州市文旅局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处处长顾红霞介绍,此次非遗展在布展上充分借鉴了扬州园林的构景手法,做到情景交融、别具一格。“通过扬州园林设计的借景、透景、露景的方式,让市民进入展厅之后感受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值得一提的是,各非遗项目在陈展时还融合灯光、水雾、书画等手段。如布展现场的一面背景墙幕上,喷绘了一首由南师大教授郭平、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共同创作的《大运河赋》,融文化性与书法艺术于一体。顾红霞介绍,这是为配合巨型盆景作品《京杭大运河》而设计的,让观众既能看到技艺精湛的盆景技艺,又能看到运河的景色美与人文美。
非遗项目 百余个运河沿线非遗项目集中亮相
这些制作精美的布展是为参展项目服务的。据顾红霞介绍,此次非遗展共展出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04项。其中,扬州非遗项目有23项,来自省内其他城市和全国各地的有81项。“参展的传承人大多是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艺高名重的非遗名家。”
孟河斧劈石盆景制作技艺是江苏省级非遗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魏达荣父子带领员工们,耗时4个月,用了18吨石材,专门为此次非遗展量身定制了18米长的巨型盆景作品《京杭大运河》。该作品运用了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的概念,展现大运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几处风景名胜,将运河两岸风光尽收其中。
由金坛刻纸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策划发起的史诗级剪纸长卷《大运河》,也在紧张创作中。该作品集大运河沿线7省1市的剪纸技艺于一体,10位剪纸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多方位呈现大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沧桑巨变。
走近非遗 现场体验,还有志愿者讲解
据了解,本次非遗展不仅有精美的物态展示,还有吸引人的大师展演。此外展区里还设置了非遗文创展示区与非遗民俗文化体验区,希望通过丰富的非遗项目展演吸引民众走进来,通过非遗民俗文化体验区让民众坐下来,借助非遗文创展示区让民众将非遗作品带回去。
此次文遗展还有一项创新举措——18名来自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扬州市文化馆及宝应、高邮、广陵文化馆的非遗志愿者,将在现场讲述非遗故事,精彩演绎各参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前世今生”。
目前,非遗志愿者们正积极准备,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进行创作,力求为观众带来更富感染力的讲解。(扬州日报 记者 王璐)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