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8小时|在建邺,遇见非遗传承新生力量 

时间:2019-04-20 08:48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凤凰网江苏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让神秘的文物修复展示在大众面前,匠心精神成为热词。

而在南京建邺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就有一个学院,专门培养年轻的非遗手艺传承人,即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简称“非遗学院”)。从雕版印刷到古籍修复,从书画装裱到陶瓷修复,以“00后”为主的学生,是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9:30 非遗学院

散发着“宁静气质”的非遗学院

初夏时节的校园,万物萌动而生气蓬勃。校园一角的非遗学院,却仿佛是另一个宁静世界。

2017年11月18日,非遗学院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由政府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校。在这里,一项项古老的非遗技艺融入现代教育。

10:00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张永林,已经在该领域浸淫38年。受非遗学院邀请,每个星期,张永林都会从扬州赶来为学生授课。

张永林在雕刻《二十四节气》序言

听课的是今年即将毕业的古籍修复专业学生。毕业之前,他们将和老师一起,完成一套二十四节气图咏文创产品。

学生正在进行刻字

张永林对学生雕版进行指导

此前,学生们已经完成图的部分。“刻字比刻图更难,我正在刻冬至诗歌的文字,已经刻了两三周。”学生房佳颖告诉凤凰网江苏,她刻的小暑印版画,还在2019南京书展上展示给书展观众。

11:30 古籍修复

在非遗学院,还有一个古籍“医院”——图书保护修复中心。来自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等文博单位的破损古籍,在这里,经由古籍修复师的巧手而重获新生。

滕宏珍采用古籍修复方法之一“金镶玉”修复的古籍,原书因遭鼠啮而破损严重

1989年出生的滕宏珍已经从业九年,她曾是莫愁中专古籍修复专业的一名学生,毕业后便一直留在这里。最近,一批来自东莞图书馆的古籍亟待修复,滕宏珍正在对要修复的古籍“体检”。

对待修复的古籍纸张进行纤维分析

“修复前‘体检’主要是为了建立修复档案,通过仪器分析纸张纤维、测定纸张酸度、厚度、撕裂度等。”滕宏珍解释,有的纸张肉眼看上去是竹纸,其实还有其他成分,仪器可以更精确地配纸。而对于酸度过高的古籍,还要先进行脱酸处理,才能进行修复。

脱酸后正在晾干的书页

要静下心的古籍修复工作

采用纸浆修复的古籍

而进入修复环节,更多还是要靠手工。一张一张脆弱的书页,必须小心翼翼、耐心细致的对它进行修复,稍重的力道都可能对纸张造成致命伤害。滕宏珍直言:“这是一个要静下心的工作,可能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12:05 非遗馆

优秀的师生作品,还将在非遗学院非遗馆集中展示。绒花、泥塑、剪纸……走进非遗馆,丰富多样的非遗作品让人眼花缭乱。

多种多样的非遗产品

其中,13级优秀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复制清明上河图》尤为震撼。据介绍,这幅按1:1.5比例复制的手卷,共耗时近一年,光是仿刻原作上的图章,就用了近一个月时间。

《复制清明上河图》

馆内,还有绒花、雕版印刷、古籍修复等展演工具。每个星期,学生们会在这里举行社团活动。

未来,学院还将继续利用南京本土丰富的非遗资源,实现南京非遗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的工匠和大师。

14:00 陶瓷修复

陶瓷修复课堂

瓷器,中国的对外名片。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原因,不少精美的瓷器有了创伤。如何修复一件破损的古陶瓷?陶瓷修复专业老师王翔正在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用石膏修补残缺的瓷器

陶瓷修复,首先要拍照确定瓷器破损状况,然后清洗、配残补缺等。课堂上,有的学生正在用石膏对瓷器进行补缺;有的已经完成补缺,用砂纸打磨修补部分。

二年级学生王学灵正在修补一支清代中晚期花瓶

“他们还属于低年级,目前只能对瓷器进行简单的修复。”王翔介绍,等到三四年级确定专业方向后,学生将进行难度更高的陶瓷修复。

学生修复的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执壶

2017年,学院引入3D打印机,为学生修复陶瓷时提供参考

15:30 书画装裱

“三分画,七分裱”,装裱对国画的美化、保存、收藏至关重要。书画装裱修复专业老师吴书保正在示范装裱中的“镜片”步骤。

学生们观看老师的示范

尽管步骤不算复杂,但诸多注意事项,还是让学生们觉得很有压力。“如果裁不好就要重来,重新准备材料,比如浆糊、浆水等。”二年级学生朱铭缘表示。还没有确定专业方向的她,在学习陶瓷修复时,不小心弄伤了手指。而在非遗学院,这样的伤并不少见。

朱铭缘与同组成员一起演练

17:00 书画复制

书法、工笔画、瓷板画……走进非遗学院的一间教室,古籍修复书画方向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正在埋头创作。毕业前,她们要上交毕业作品,给自己四年的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张兴宇正在复制荷花图

“00后”张兴宇正在复制一幅清代的工笔画荷花图。“我很喜欢这幅画的意境,已经画了一个多月,完成了二分之一。”刚入学时,张兴宇还是绘画“小白”。“一开始打底稿很困难,画出来的效果和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样,直到三年级左右才能熟练完成底稿。”

张兴宇作品《仿清代钱维城万有同春图》

莫愁中专文化艺术系副主任张悦一直负责该班的教学。教室一旁,十多幅手卷是她珍藏的宝贝。“这些都是他们的复制作品,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从最初的白纸,到装裱精美的手卷,每次展开都觉得特别惊艳。”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