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发书画作品特展亮相松江,作品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
“云霞出海曙——程十发书画作品特展”日前亮相程十发艺术馆,展出的近120幅作品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系统梳理并展示了程十发书画艺术的风格演变轨迹。记者获悉,正在建设中的程十发美术馆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开放。未来,坐落于松江的程十发艺术馆和坐落于虹桥路伊犁南路间的程十发美术馆之间将开展一系列交流合作项目。
展览首次集中展示了程十发自上世纪50年代至其晚年约半个世纪中所创作的重要书画作品,涵盖人物、山水、花鸟与书法等,分“滇南塞北”“历史人物”“山水树石”“走兽鳞介”“翎毛花卉”“书法篆刻”六个板块。作品包括初期仿古之作《端午钟馗图》《春风得意图》;阔笔写意画《列宁与中国籍红军》;首次边疆写生时创作的《保山易莲池》;晚年写就的《山居图》;1970年代后的花卉册页等,从中可看出程十发独创的“程家样”风格形成的轨迹。
“鉴别真假程十发作品的区别在于,真的看上去很轻松,而临摹的东西总是紧张的。”程十发的弟子汪大文看着展厅里的作品,又想起跟随老师学画的点点滴滴,她深知程十发笔下的“轻松”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功夫。程十发有一个斋名叫做“不教一日闲过斋”。展厅里有一组程十发1977年在内蒙古的速写作品,整整一个月,他每天跟着牧民的马车、羊群写生,从早画到晚,几乎不干别的事情。“他有一台相机,但还是要把形象速写下来。他说,这样才是艺术。”
《少女与幼鹿》有着程十发典型的减笔写意人物画风格,程十发用寥寥数笔勾勒出幼鹿的身体,线条或粗或细,或浓或枯,笔触清晰可见。“他的笔数很少,画得很随意,而且毛笔到什么情况还可以用,一定用尽,决不浪费。”汪大文介绍,创作这样的作品最多需要20分钟,但20分钟背后是数十年的积累。画鹿,他一定会去动物园里仔细观察鹿,反复研究古人怎么画,用铅笔打出结构,再转到笔墨上,才可以在作品里随心所欲。程十发从年轻时研究古画,之后又把连环画作为重要课题,而下生活写生是他最广阔的题材来源。没有这些,就没有独具创造性的“程家样”。有时候给国外友人表演现场创作时,他们会惊讶于中国画画得真快,但程十发说,“走钢丝看上去只有一分钟,背后却是许多年。”
上海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汤哲明认为,程十发是江南文人画向现代人物画转型中的大师。“他在传统中找到了和西方相通之处,巧妙利用墨块的大小,虚实变化等来取代素描关系,原理是西画,表现手法却是国画,这是一种更为聪明的方式,他将古今中外融会贯通了。”
展览由松江区委宣传部、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至7月28日结束。(记者 钟菡)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