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湛馨《家的变迁》谈“天马”文学现象暨秦皇岛文学走向 

时间:2019-04-07 10:36 发布于:文学频道编辑:李荣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在秦皇岛市文联、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举办的程湛馨系列长篇小说《家的变迁》第一、二部研讨会上的发言)

周纪鸿

关于河北作家程湛馨的长篇小说《家的变迁》第一部的评论,发表在《博览群书》2018年第2期,我写的题目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发表时被编辑改为《仿佛“平凡的世界”来到冀东》;《家的变迁》第二部程湛馨邀请我写的序。所以,对这部作品的优长和不足都在这两篇文章里了。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我是秦皇岛作家协会首批会员,那是1982年成立的。当时叫秦皇岛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来,我曾兼任秦皇岛市作协理事、文学评论组组长,还是秦皇岛市文联创作院聘任的第一批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注秦皇岛和各区县文学是我的兴趣和职责。当然也关注抚宁文学。离开秦皇岛快20年了,很想念家乡的文友们。所以,我考虑以上这个题目来发言——就是程湛馨《家的变迁》与“天马”文学现象暨秦皇岛文学走向。

1992年首届抚宁“文学振兴奖”颁发,程湛馨请我对获奖作品写了综合漫评。在《天马》杂志上刊发。题目是《天马雄姿:希望就正在这一面》,对获奖的两篇报告文学,三首诗歌,一篇杂文,三篇小说,还有一个电视剧本。进行了综合点评。记得获奖的作品,有赵永红的《乡下孩子》,唐家君的《徜徉南戴河》,周岩的《假如快乐不是风》;王弘历的《创伤》等,印象最深的是程湛馨的小说《不正常》。我认为有一定的思想艺术价值。

2017年11月,我给秦皇岛文联系统作了《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辅导报告,时隔27年见到程湛馨,非常亲切。我2002年离开秦皇岛,与文联的同志们距离远了,但心还是连在一起的,毕竟我们还是老乡。

程湛馨是在部队大熔炉里锻炼过的转业军人,最近获悉程湛馨被授予“秦皇岛市优秀退役军人”称号。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这么多年,兜兜转转,孜孜矻矻,一直在为本县本区的文学事业艰苦奋斗。他为人朴实,善良执著,为抚宁的文学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园地开辟,网络文学平台建设与维护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他是像一只领头燕,往前飞;领头羊,往前拱。

程湛馨具有新时期退役军人的风采,坚定的信仰、待人的热情实在,他笔下的人物郝占仁有他的影子。所以说他写郝占仁,心里有根,有身份和情感认同,才有伟大的艺术创造。他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事业。其实,很多年前,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央党校教授,现今中纪委副书记李书磊在1999年给我的《文苑絮语》作序的时候就说过,“文学的灶早已冷了下来,说我还怀着八十年代的一点善念,居然把他的文学评论工作延续至今。”我觉得湛馨与我有共同之处,就是始终在坚持。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但是坚持是比胜利更珍贵的东西,他超出于胜败的衡量标准之上。我是从80年代坚持到现在;湛馨是从90年代坚持到今天,终于结出了果实。

从内容上来说,湛馨是退役军人写退役军人,是从一个新角度,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他的师首长赏识他,我也看好他。人品正派,作品也是“明德守正”“培根铸魂”,与时代同行,描绘催人奋进的新时代精神图谱。

这部小说,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于讲述当代人的故事,抓住人物的心理特征,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让真善美成为自己人生的底色,用正能量感染读者,影响读者向真,向善,向美靠近,所谓用灵魂照亮灵魂。心灵交换心灵,生命点燃生命。程湛馨的《家的变迁》给我们文学工作者以启发,具有一种榜样的意义。当然,存在着概念化的痕迹,叙述艺术性不足等毛病和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创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我从程湛馨的《家的变迁》我联想起“天马”文学现象。

我记得在1972年9月,在陕西省延川县有一个县级文学小报,叫《山花》。在物质极度贫困的年代,一群回乡青年和下乡知识青年,围着这张内部文学小刊物,吸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几乎成为他们精神上的支柱。县革委会通讯干事曹谷溪,还有路遥、陶正、白军民、梅绍静、史铁生、闻频等,当时贾平凹、叶延滨、蔡其矫都曾经给这张小刊物投稿。内部发行,没有刊号。但是滋养了一大批文学青年。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代表作,都与《山花》的培养分不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有人专门研究“山花”现象。

现在看,抚宁《天马》文学创办三十年了,一直不忘初心,坚持、坚守文学的信仰,非常难能可贵。据了解,我也十分关注抚宁的文学发展情况:湛馨有威信,有人品,人缘好,任抚宁作家写作群“群主”,得到了大家的支持,2018年《天马》全面改版。2014年以来,作家群创办《抚宁文学报》,在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领导、有识之士的支持帮助下,编辑出版了多部正能量的图书。

二、在建立抚宁作家写作群以来,没有一分钱经费,编辑出版发行《抚宁文学报》41期,120多万字,发行了10多万份。这些都是以湛馨、吕立、武春峰、史文民、张海源、王泽生等文学骨干苦心经营的结果。湛馨费心谋划,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是抚宁,20年来,没有出过多少本文学著作。这两年,在湛馨示范效应带领下,郑伟、李丽娜出版诗集的基础上,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宋长万、李梦群、张学敏、殷凤军、张海源等与团结出版社签约出版协议,出版个人作品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现象。

四是文学队伍建设上档升级:2016年以来,先后有31人加入秦皇岛市作家协会,5人加入中国诗歌学会;5人加入河北作家协会;4人加入河北文艺评论家协会;3人加入河北网络作家协会。这在河北全省,起码在秦皇岛市范围内是走在前列的。

五是抚宁作家群在湛馨、吕力、王泽生等骨干的影响下,敏锐地注重网络文学的传播现象,推举出王省江、宋长万、殷凤君等一批优秀网络人才,创办、发展了“天马”原创文学网站,吸纳作家数百人。2018年发表正能量文学作品上万篇。

总之,抚宁的文学队伍建设,思想建设、阵地建设,平台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一些新气象。这种文学现象非常可贵,值得研究总结。起码在秦皇岛市范围内推广,应该没有问题。扩大一下,在全省推广一下也完全是有可能的。如果可以发展得好的话,完全可以作上一篇《“天马”现象与抚宁作家群》的论文。程湛馨任抚宁区作协主席后,自然产生了“集群效应。”

1990年,我在《自觉建设有秦皇岛特色的文学艺术之我见》的论文里,提出了几个观点,今天我仍然觉得观点可行,有操作性。要提高秦皇岛文学的知名度和辨识度,要在三个方面下手。即一、旅游散文的拓宽和提高,这方面以前基础比较好,奚学瑶老师任创作院长之前,就和一些散文爱好者在一起组织“散文研讨班”,成长出一批散文创作人才;二、各县区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多方位突破,努力争取“出线(县)权”;三、高扬主旋律,“培根铸魂”,建设秦皇岛文学艺术宏伟文艺长城。特别提到各县区,要发掘各自的文化特色,共同打造“秦皇岛文学长城。”

最后,希望秦皇岛文学界要开阔胸怀,放开眼界,摒弃小家子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讲述我们家乡的精彩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周纪鸿,(1953年—)文学评论家。曾任海关总署秦皇岛海关学院高级讲师,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员办事处研究室原负责人(正处级),现任特派办海关学会秘书长。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等。出版著作有《文苑絮语》《海关:我的行走与思考》《海关:我的足迹与手记》,《周纪鸿文学论评》(即出)。入选《中国当代青年作家辞典》等。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