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来 

时间:2019-04-04 10:05 发布于:艺术频道编辑:A001  来源:新华日报

王岩松在绘制壁画工作中

4月2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千年壁画 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巡回展览(南京站)开幕式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现场展出流失海外壁画复制作品80余件,吸引众多师生、市民观展,展览将持续至4月14日。这是继成都、太原、云冈、北京之后的巡展第五站。

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中国山西及西北建筑和洞窟中攫取了大量古代壁画,致使许多精美的壁画流失海外。这次展览的项目主持人、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传统壁画研究所所长王岩松带领团队,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临摹了一批珍贵的海外壁画副本,让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有鸿篇巨制,也有盈尺残片

走进南艺美术馆,戴着帽子的王岩松正静立于壁画前,时空凝滞,仿佛倒回到数百年前的山西乡间道观。眼前这幅长10米多、高3米多的巨幅元代壁画《朝元图》,东西相对展现,按原尺寸复制,原作在山西晋南某道观,被日本人取走,又辗转美国,最终落脚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画中的道教神祇,半侧着面,行进式排列,朝向中央神坛,身后仙雾缭绕。王岩松带领团队,用神来之笔将人物勾勒得活灵活现,因时光风化而略显破损的画面,团队也淋漓尽致地还原出它的“沧桑感”。

《朝元图》与中国绘画史杰作山西永乐宫壁画风格相近,同属于晋南元朝壁画群,有着相似的文化氛围与技艺传承。除了山西壁画,现场还展出了数量相当的新疆龟兹石窟壁画,尽管它们很多是“盈尺残片”。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传入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龟兹古国,数个世纪之间,龟兹相继开掘了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等六大石窟。原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须达拿本生图》绘制于4世纪,讲述了佛陀一世变身叶波国太子须达拿的故事,原克孜尔石窟第198窟的《僧侣礼拜图》绘制于7世纪,画面描绘了树荫下进行礼拜的五尊僧侣的身影。

“山西寺观壁画大量流失在北美,新疆壁画很多被西域考察队或盗宝队带去了欧洲和日本。”王岩松指着一幅色调明艳的《誓愿图》说,“德国探险家勒·柯克曾将《誓愿图》一组15幅带到柏林,却不幸毁于二战战火。我根据画册将已经毁去的壁画复原出来,想给后人留下一点残存的记忆。”

“当然过去有些壁画流失出去也有复杂的原因,1929年,山西广胜寺面临倒塌,寺庙僧人把壁画卖给美国人换钱,以便维修庙宇,要不然寺塌了连壁画也保不住,这是无奈之举。”当王岩松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长15米、高近8米的《药师经变》的真迹前,还是忍不住感慨,“想到中国的不少壁画被外国人切割、截取下来,远渡重洋,身首异处,虽然它们不少在国外被保护得很好,还是令人扼腕。”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