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大学,就像读一幅明媚的印象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大学,就像读一幅明媚的印象画
“大学究竟要干些什么”
“大学跟小学中学有什么区别”
“大学里还要好好读书吗”
“未来的职业生涯跟我的大学有什么关系呢”
相信在大学时每个人都冒出过这些问题,而覃彪喜的这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就是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这些师弟师妹分享经验。
全书共十二章,只需一个安静的午后,一杯白开水,三个时辰,就能将这本不厚不薄的书翻完。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大学之路才刚刚开始,所以这是一本宜早读不宜迟读的大学指南。在开启新的旅途之前拿到一份地图,相信怎么样接下来的路都会更有底气一些。
迷茫。
这是我在大一时最大的感受,虽然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所有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踊跃地参加了各类社团活动,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每天睡前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再也找不回高中时背下一篇作文,解出一条抛物线带来的充实。所幸在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团委的部长送了我这本书,当初匆匆翻完也不觉得有什么。直到两年之后的现在才是顿感唏嘘,果然我就是有些弯路必须自己走,吃到痛了才能真的长记性那种人。
回到正题,书中第一章已经交代了全部的内容,说来也简单,就是要在大学中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发展自己的专长,培养批判性思维。寥寥十几个字就能拎清的东西,我是用了一千多个日出。也是印证了书中的话“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剩下的十一个章节都是在分享该怎么去读好大学,穿插着谈了为什么要读大学。其中学好专业,多参加实践,这些东西在一辈又一辈的耳提面命下都已是老生常谈,覃学长还是能从中发掘有趣的建议。有一章的标题是:《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交上去的学费已是沉没成本,如果一个人为了不浪费学费而进一步浪费宝贵的青春,就好比一个人为了不浪费买三鹿奶粉的钱而把一整罐三聚氰胺吞进肚里,那实在是雄赳赳气昂昂地挺立在傻A和傻C之间了。”
妙。实在是妙。刚读到这段话我就为覃师兄的机智击掌。大学确实是一个很灵活的地方,可以找出卷人老师套套题,可以勤往老师办公室跑提前做实验,还可以休学创业。但我并没有亲身实践,主要是我觉得不喜欢的课,自己找个角落也能干别的,二来,逃课不大尊重老师的劳动。
这本书确实也有一些观点不太苟同,比如在谈到面对社会潜规则的时候,作者说:“你如果想改变这个规则,首先得接受这个规则。适应社会才能生存下来,生存下来才能改变社会”。这种观点很圆滑,但总是让我很警惕。我始终相信与恶龙缠斗良久,自身亦成恶龙。如果为一件事可以为了生存而忍,那同样的理由可以让你做出更大的让步,如此几番,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底线呢?
书中的走向并没有清晰的逻辑线,而是像是朋友闲谈一样信马由缰,像是一个师兄在分享他自己的大学经验,所以读罢让我有股如沐春风之感。我也看到其他评论说论证过于疏松,书中确实仅用了个例的举例论证,说服力完全取决于你多大程度上相信这个人。这点就见仁见智吧。
回想即将结束的结束的大学,闭上眼睛就像是看到了一幅莫奈的印象画。光与影,斑驳不堪。但总的来说它的基调是明媚的,毕竟大学正值每个人最好的年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大学里出发,走到我们梦中的那潭睡莲池边。
作者:小山重叠(来自豆瓣)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