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明灯•明镜•明心
明灯•明镜•明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楼适夷说过:“《傅雷家书》的出版,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是的,每当我读起《傅雷家书》,我就久久不能忘怀。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
这段话出自1954年4月21日的书信。在这封充满诚挚问候的家书中,傅雷表现了他对孩子的重大期许。他认为只有经历种种挫折,并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人才会不断进步。他坚信儿子一定会成功蜕变。这就是楼适夷所谓的“人生的正道,是在于不断前进,而现实的一切,也确实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的真实含义吧!
困难就像是人生当中必不可少的佐料,没了它,人生淡然无味,就像上好的丝绸失去了光泽,金属失去了硬度,人生失去了方向。
可,在这浓浓父爱的背后,是严厉的教诲。
他规定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都不能过分。
在1954年八月十六日那晚,傅雷对傅聪不好的生活细节,做出了严肃的批判。首先,他指出傅聪的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傅雷认为这两件事都不符合西洋的礼貌,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傅聪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他人的长处。
就像施蜇存说的一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我想,这并不是意外,看看这书信的背景,多么动荡的时代啊!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延续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和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尽心尽力,呕心沥血。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这本书,是艰苦奋斗的青年心中永不灭的指明灯,也是我内心那面忠实的“镜子”,在我成长的路途上,使我的心永向光明!
朝晖中学810 陈晨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