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走在消逝中的展览 

时间:2019-03-28 10:06 发布于:艺术频道编辑:A001  来源:杭州日报

一场展览,“开展即在消失”,开展现场,随着墨笔挥动,一只灵兽狮子便在展馆的白墙上飞扬起来;而从3月23日至4月28日的延展期间,观众持续进行粉刷覆盖墙绘作品的签到仪式,将这墙上的灵兽一点点刷白,展览就此逐渐“消解”。“陈炜×匠心随笔×牛腿线体艺术展”就是这么特别,而展览的主题,只是一件建筑遗产——“牛腿”。

“牛腿”非牛腿,而是古建筑中“梁托”的别名,或称做“撑栱”。在江南传统古民居中,为美观计,人们把这“牛腿”做得精细而考究,成为民居装饰的一大亮点。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发展,这些带有“牛腿”的木结构建筑渐渐消失,不再具有实用价值的“牛腿”,成为收藏爱好者心中价值不菲的“老物件”。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师陈炜,人称阿炜哥,是一位环境艺术设计师、策展人,近些年,他用线条把这些“牛腿”画在纸上、衣服上、鞋子、帽子、背包、灯具、自行车上,人们以各种形式和“牛腿”产生互动和共鸣,后来阿炜哥的这些“牛腿”,走入义乌、杭州的美术馆、艺术中心,甚至远赴米兰、纽约,传统的“牛腿”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当代“复活”。

阿炜哥说,他与“牛腿”的缘分起源于义乌佛堂镇的古镇改造项目,他当时没有特别去研究牛腿的体系、结构,只是感叹古代工匠们的精巧手艺,单纯地欣赏它的美,没想到和牛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考察时,他询问了一圈得知雕刻了如此绝美的牛腿的作者却都是佚名。阿炜哥想着:“对于传统,我们更多的只是看到精彩美好的一面,却鲜少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这些工匠雕刻牛腿的过程,所经历的、承受的,我们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我们只是处在现代生活的情境里去假想当时的状态。”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