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公益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本报记者 李 月
日前,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部门组织开展的2018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公布入选名单。中国美术学院“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是唯一入选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名单的艺术高校。
积10余年之功,
用公益助力乡村振兴
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源自中国美术学院于2003年起开展的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服务。2012年,学校将这项志愿服务工作正式命名为“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并制定了《“千村千生基层服务计划”实施意见》,将项目列入了学校总体发展规划。项目旨在结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学校专业特色,通过学生下乡采风、写生实习、课堂设计等形式,服务浙江及全国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据悉,截至目前,中国美术学院先后在浙江20余个乡村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设立了14个志愿服务站,还依托网络平台在全国2万余个乡村建立了线上美育服务点,推出的线上美育课程覆盖32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同时,中国美术学院联合浙江仙居、丽水等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为基层提供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相关人才培训服务。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表示,“千村千生”项目是围绕中国美术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举全校之力,积10余年之功,集思想教育、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重要育人工程。这项活动被评价为对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着积极影响,对深化艺术教育改革,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5000名师生参与,
艺术学生学有所用
记者了解到,项目每年以春、秋两季学生实习及寒暑假社会实践为契机,组织师生深入浙江浦江县、缙云县、常山县、开化县、安吉县等地,开展村舍环境提升改造、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基础美术辅导、农村“流动美术馆”建设等活动。“‘千村千生’项目既是一项服务基层的社会实践,也是一门课程。教师在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服务农村的同时,也将相关的艺术课程融入其中。”中国美术学院学工部部长竺照轩表示,从2012年至今,学校参与注册“千村千生”的志愿者累计达4800余人,这个项目也成了学校社会实践的“金课”。
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周末或假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乡镇、企业的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多措并举推动项目的开展不断深入,“彤花山烨”公益设计项目、“美美讲堂”社会美育项目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也在“千村千生”项目的感召和孵化下应运而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肯定。
“用设计改变生活,用设计扶贫帮困”是“彤花山烨”项目的宗旨。在杭州,80多岁的顾忠根老人40余年来坚持在夏季为市民提供免费凉茶,而他的全部装备只有一辆不锈钢双层手推车和一个大茶桶。2018年暑期,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注意到顾忠根的手推车和茶桶“上了年纪”,急需加固改造,于是主动提出帮他改造设计爱心凉茶摊。
经过改造后,老人的凉茶摊焕然一新——茶摊有了大大的遮阳伞,推车有了收纳箱和防滑轮,茶桶也换成两个大搪瓷缸,用来分别盛装茶和开水;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不方便倒茶,学生们还在推车一角安装了自动取杯装置。通过参与凉茶铺改造,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徐曦感受到学有所用的自豪和公益服务的魅力。“希望今后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运用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徐曦说。
推进实践育人,服务农村建设
在中国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毛腾看来:“参与公益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公益服务。”竺照轩表示,基层志愿服务工作是学院师生了解中国、服务社会、提升社会责任和担当的最好方式,也是融教学、教育、服务“三位一体”和深化思政课程、推进实践育人、服务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记者了解到,于2013年开展至今的“美美讲堂”,每周六、周日都为杭州市民提供公益美术课程,内容覆盖国画、书法、版画、油画、扎染等,目前活动已经开展百余期。这些课程设计及讲授均由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完成。志愿者们不仅将“美美讲堂”送进街道、社区、医院等,近两年还将课程送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来自新加坡的学员舒女士表示,“美美讲堂”让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聆听、学习中国的艺术课程。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参与公益发掘自身价值,提升担当意识。竺照轩表示,在今后的基层志愿服务工作中,中国美术学院将继续结合基层发展实际需求,发挥专业特色,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质量,让“千村千生”项目更加专业化、课程化,用艺术更好助力社会发展。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