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吸收中庸思想,寻找“黄金分割点” ——《毛选》读后感之六
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思想,在《论语》、《孟子》和《中庸》等儒家经典文献中都有论述。在《论语》中,孔子说“过犹不及”;在《孟子》中,孟子引孔子的话说“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指乎”;在《中庸》中则全面论述了中庸思想,提出了“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重要观点。中庸思想的主旨在于修身,其提出了“慎独自修”、“至诚尽性”、“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和朋友)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修身方法和做人规范,其主题思想在于教育人们不断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达到“内圣外王”,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的境界。
儒家的中庸思想有其不合时宜的一面,主要是其有唯心主义嫌疑和强调等级秩序的一面,但也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主要是其有强调人性的自我修养和处世的最佳方案的一面。因此,我们应该批判其不合时宜的一面,吸收其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这也符合毛主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研究中国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要进行科学的总结,继承这一份宝贵的遗产”的观点。
这里提出中庸思想,是想说明《毛选》中含有中庸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在《毛选》中并没有看到“中庸”之类的词语,但《毛选》中“左倾”和“右倾”这两个词语出现的很多。“左倾”和“右倾”的解释很多,比如冒险主义和保守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关门主义和迁就主义等等。总的来说,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大概的,“左倾”就是指过了头,“右倾”就是指还不够。毛主席多次强调要克服“左倾”和“右倾”的路线,从思想上认识“左倾”和“右倾”的危害,避免犯“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我认为,这和儒家的中庸思想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中庸思想的内涵很丰富,我以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至高思想,其最经典的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句话了。我认为可以这么理解:“两端”就是指可能出现的“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执其两端”就是指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的态度,针对问题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可能出现的“左倾”和“右倾”的错误分析出来;“用其中于民”就是指要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找出不偏不倚的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适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客观环境的变化。
因此,中庸不是平庸,不是折中,更不是妥协。中庸是数学和艺术中的黄金分割点,是适度、协调、从容的处世方法,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修身和处世原则,更是实践中的最佳解决方案。中国革命的航船已经胜利抵达了目的地,但发展和改革的航船还在继续前进,运用中庸思想指导我们发展和改革的实践,应当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避免危险的暗礁,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杨健)
来源:赣州市监察委员会 驻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