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声告白》有感
作者:磐安县新渥街道新渥小学陈蓉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闪现了这样的问题:告白,告白什么呢?男人与女人的告白,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告白。为什么还是无声的告白,什么样的告白需要放在心底,默默的付出与忍受。
翻开书的扉页,首先被作者伍绮诗吸引,照片里的她,拥有典型的东方女性之美,黑色的发长至肩,眼神深邃,透着知识和智慧的光,刚强而敏锐。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香港移民的第二代。她于美国人民格格不入的形象,是否给她的成长带来了挥了不去的阴影,细细品来,眼神中似透着一份孤独。
翻开书,就像翻开了她的内心。每一个作品的诞生是作者对内心自身的挖掘,对自我灵魂的压榨和审视。
“莉迪亚死了。”书的开篇基奠了书的悲剧色彩。莉迪亚的死成了镇子上的新闻,成了莉迪亚家里抹不去的阴影。莉迪亚的死成了一个悬念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
为什么莉迪亚死了?自杀还是他杀?
莉迪亚的爸爸詹姆斯是一名黑头发黄皮肤的美籍华人,而妈妈玛丽琳却是蜜棕色的长头发,纯种的蓝眼睛美国人。当玛丽琳选择稼给詹姆斯时,莉迪亚的外婆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样不对,这样不对,你应该选择一个更像你的人。”外婆的这句话印证了玛丽琳悲剧的一生。
詹姆斯与玛丽琳生下的孩子,既遗传了妈妈的蓝眼睛,又遗传了爸爸的黑头发,他们的外貌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融入到美国这个大融炉里。他们的外貌怎么能完全融入到美国这个大融炉里?
莉迪亚的母亲曾经后悔自己的选择,想要重拾中断了的学业,离家出走。当她回来后,将所有的希望,将自己没有成为医生的遗憾,全部寄托于莉迪亚的身上。莉迪来害怕母亲再次抛下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按照母亲的意愿来行使。认真学习物理,假装自己很开心,假装自己有许多的朋友,假装坐在楼梯拐角处打电话,假装和朋友们出去看电影……所有,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假装而已。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最终解脱自己,他走到平时玩耍的湖边,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将小船划向湖心,仰躺在小船上,仰望着星空,星光灿烂,世界静谧。享受着天地之间毫无压力的空旷。
几天以后,警察在湖边发现了莉迪亚,脸部被什么东西给咬了,四肢浮肿。对莉迪亚来说,这一切都结束了,但对于莉迪亚的父母来说,一切的苦难和痛苦都还刚开始。
是什么奠定了莉迪亚悲剧的发生,是来自黑头发、蓝眼睛那种异样的孤独,还是来自母亲那种不能承受之期待。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也引起了我们的沉思。
在我们的班里,总有这样几个孩子,每天,默默地坐在教室里某个角落里,默默地读书,一个人做作业,一个人上学,不吵也不闹,他们的安静时常让老师忽略他们的存在。他们随着父母从外省到当地打工,父母也一定是对他们寄予了厚望,但他们的眼着透着孤独。我们能否以一颗平常的心去接纳他们,让他们的童年过得平凡而开心一些。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