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曲艺非遗传承人 策马扬鞭迎“大考”
3月11日,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一年一度的业务考核在杭州艺苑艺海楼举行。九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带着他们准备一年的全新曲艺作品登台接受考验。
刘笑声、汪谊华、王与昌、金小华等曲艺非遗传承人以及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专家亲自坐镇,指点迷津。
这一年来,杭滑演员们没有抱残守缺,尽最大努力搞好原创工作,积累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这些新作品非比寻常,每个本子的挑选都要反复斟酌,每句台词的拿捏都要仔细推敲,每段唱腔的设计都要日夜排练。此外,年度大考还需要每位演员进行唱腔考核。
杭滑院长董其峰表示,今年大考又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格调、正能量的好作品,放眼当下,接轨时代。“其中,滑稽戏《看见》讲述为盲人讲电影和带母亲买助听器的故事,影射‘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的社会现状。滑稽戏《对不起我是警察》则通过小偷之口,讴歌了人民警察舍小家、为大家的敬业精神,也开解了警嫂内心的委屈与辛酸。”
即便是杭摊、武林调、杭州评词等“又老又慢”的曲艺形式,也和当下的社会热点、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金一戈表演的小热昏《七条命案》,讲述了明朝时期杭州发生的一起连环命案,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这个节目实有借古讽今之意,余韵悠远,以传统书的方式告诉你——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钱塘余韵”第三季将推出小热昏专场,会以更成熟、更现代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据悉,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承担着6项国家级非遗(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话、独脚戏、杭州摊簧、杭州评词、武林调)、2项省级非遗(杭剧、滑稽戏)和1项市级非遗(杭州话)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多年来,杭滑一直通过年度考核、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致力于提高演员能力,打磨精品力作。每年杭滑作品和演员的得奖量都稳步上升,在各市级院团中名列前茅。
董其峰指出,这种以演代考的形式,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成熟而完整的曲艺新作。“演员们用新形式、新内容、新创意来打造传统曲艺,很好地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而且,今年这些新作品的完成度极高,都是可以直接登台亮相的。”
在活态传承的基础上,杭滑一直在创新地保护非遗项目。“比如去年创排的非遗剧《杜十娘后传》,我们把9个非遗项目都排进了这出非遗剧里面,这在全国都是首创。今年,我们计划让这出非遗剧被更多的人看到、知道。” 董其峰说,非遗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