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下跌12.4%
本报讯 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来说,是低迷的一年。近日,第三方中国艺术品市场监测及研究机构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总成交额为563.18 亿元,同比下滑12.4%,其中,2018年秋拍总成交额为320.83亿元。
港澳台领跑中国市场
从拍卖地域上看,港澳台地区延续了之前的上升趋势,表现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秋拍,港澳台地区创收135.74亿元,占比42.31%,以绝对优势领跑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
据了解,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进入调整期后,港澳台地区秋拍市场一直表现平平,市场份额在30%左右徘徊,直到2017年秋拍,其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才迅速热络起来。2018年春拍,港澳台地区的拍卖成交总额已占半壁江山。
近三年来,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成绩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在拍品征集质量方面,2018年秋拍拍品前100榜单中,长三角地区有3件拍品上榜,分别为来自荣宝斋(南京)上拍的缪佚《云山烟霭图镜心》(成交价4600万元)、佳士得(上海)拍出的赵无极作品《13.02.92》(成交价4560万元)、西泠印社推出的齐白石《百卉争妍册(十页)册页》(成交价3220万元)。
现当代艺术作品表现亮眼
哪类拍品最受欢迎?数据显示,瓷器杂项仍然领跑全场,该板块占比达到44.03%,比中国书画板块高出7.05%,而现当代书画板块的成交额占比仅为13%,虽然占比不大,但呈现上升趋势。
2018年秋拍,中国书画板块共斩获118.63亿元,同比2017年秋萎缩23.32%;瓷器杂项板块收获141.26亿元,同比2017年秋下降了16.91%,表现出该板块在震荡中上行的趋势;现当代艺术板块在本次秋拍中成交总额达42.2亿元,同比2017年秋拍上升23.03%,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后劲。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秋拍拍品成交前100中,位居榜首的就是一件来自现当代艺术板块的作品——赵无极于1985年创作的《1985年6月至10月》,在香港苏富比以4.45亿元易主。此外,位列第九的吴冠中的《双燕》于1994年创作,最终以1.13亿元在北京保利成交。在榜单中,现当代艺术板块共有28件拍品上榜,上榜量占比达到28%,创收15.88亿元,与瓷器杂项板块的表现基本齐平,业内人士表示,现当代艺术板块的市场走向会稳步上升。
新藏家入局少拍品补给不足
2018年秋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亿元级拍品成交情况不如人意。除了50万元至100万元区间拍品市场呈正增长以外,其余价位区间成交均是负增长,尤其是中高端及高端拍品区间市场成交总额缩水幅度较大。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2018年秋拍亿元以上区间成交件数为11件,同比2017年秋拍减少了7件,成交额则同比下降了42.69%。
分析认为,造成2018年秋拍成绩下滑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脱离不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下滑,加重了投资不确定性的焦虑,因此受到影响是意料之事。
此外,拍卖资源也相对枯竭。古代文物艺术品、近现文物艺术品的征集难度一直较大,而现当代拍品资源补给不足,价值认定体系还不完善。在过去二十多年间,藏家大多完成了自己的收藏,目前进入梳理、整合时期,升级藏品的需求并不急迫,购藏的速度也会放缓,而新藏家的资源开发不易,如何在拍品资源及藏家资源上进一步开拓,成为考验拍卖企业的难题。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