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府州图围屏: 清朝“广西国宝”返乡“省亲” 文物中的广西故事掀开盖头 小维启网络 

时间:2019-02-27 16:21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正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的故宫乾隆特展展览第七单元“物华人杰”,展出的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与广西相关的精品文物,包括围屏、壮锦、名人书法等。日前,广西民族博物馆请来区内著名历史学家蒋廷瑜,在带领观众看展的同时,聚焦这些广西人熟悉又陌生的“广西国宝”,通过它们一起探索清朝时期的广西,了解那一时期的人文历史。

1 一部浓缩的地方志

12扇“紫檀木边架漆地嵌象牙广西府州图围屏”在展厅里整齐排开,格外引人注目。围屏上的图案岩岭幽渺,风光无限,众多人物各展其态,广西秀雅清丽的山水和当地的人物风情在观众面前一一展现。

蒋廷瑜说:“这套文物最大特点,就是它相当于一部浓缩的广西地方志。”根据《清史稿·广西地理志》记载,乾隆时期广西的行政区划包括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思恩府、镇安府、柳州府、庆远府、太平府、泗城府、郁林州,共计11府1州。

围屏腰板上还有关于各府州的概述,不足50个字,十分精炼。其中,南宁府的介绍为:“唐开五管,旧为邕州,至泰定初改南宁,内制广源,外控交趾,万山环峙,积翠参天,亘数百里,势若星拱。”

屏心是这套围屏最为精致的部分,画面布局严密,景物刻画细腻,人物众多且各具情态,如同一幅广西全景图。蒋廷瑜介绍,整套围屏不仅展现了清代乾隆时期广西的行政区划,而且融技术、艺术与历史价值于一屏之上,实为清代宫廷屏风中的上乘之作。

2 贡品壮锦:

代表精湛的民族工艺水平

如果说围屏展示的是当时宫廷画师的高超技艺,那么这次从故宫不远万里回到广西“省亲”的万字朵花纹壮锦料、红色栏杆纹壮锦毯、黑黄色万字地朵花纹壮锦毯等几件文物,则代表着清乾隆年间广西少数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据说,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专家为了筹备这次特展前去故宫参观时,第一次见到这些贡品壮锦,还有不少是卷起来包裹着,完好如初,看上去从未打开过。

以万字朵花纹壮锦料为例,蒋廷瑜介绍,面料上的万字纹吸收汉民族文化,并融入壮族审美特点而发展为传统之纹,织成了这寓意万福万寿绵延不断的“万寿锦”。这种采用几何纹为地(桥)上饰植物纹的多层次复合构图,浮雕感强烈,生动地反映了壮族架桥求花(子)的原始朴素信仰。

“壮锦的历史非常悠久。我们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蒋廷瑜介绍,其实早些年故宫就曾借出过宫廷内收藏的壮锦给广西博物馆展出,当时广西博物馆还专程将这些珍贵的壮锦送去宾阳壮锦厂进行图样复制。这对后来广西壮锦工艺的发展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 书法作品:

壮族文豪展大家风

除了工艺品,此次展出的部分书画作品,也与广西有着密切关系。

“动念即应思改过,得闲何不再看书”,这是乾隆朝进士冯昌敏所作行书七言对联,用笔随和,笔画尚有魏晋之风韵,结字严整,独具淳雅之意。另外,还有一副冯敏昌隶书七言对联:“人得遨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同样展示了这位文学大家的精彩书法。

在蒋廷瑜的讲解中,观众得知,冯敏昌是清朝时期两广地区唯一一位能够参与《四库全书》编纂的。他是清朝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钦州县)的壮族人,为清代乾嘉时期鸿儒,在诗文、书法等方面都备受时代文人所推崇,其书法师从翁方纲,对王羲之《兰亭序》推崇至极。

“我还曾在钦州博物馆见到过冯敏昌临摹的一副《玉版十三行》,这是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冯敏昌的临摹深得大师精髓,令我留下难忘的印象。”蒋廷瑜将自己的深厚积淀融于此次展览的讲解,加深了现场观众对这些文物精品的了解。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

整理:小维启网络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