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以“杜寨书会”为龙头打造中国曲艺小镇
曾被誉为“中原第一书会”的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杜寨书会,近年来其规模和声势渐不如从前,如何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重现传统曲艺辉煌?2月18日、19日,中国曲协副主席、省曲协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范军带领30余位全省曲艺“大腕”,到苏桥镇杜寨书会调研采风,为这一古老书会的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建安区(原许昌县)苏桥镇杜寨书会历史悠久。相传,西汉末年,刘秀为躲避王莽的追杀,于正月十三逃到苏桥镇杜寨村,被一个身穿长袍、负鼓携琴的人出手相救。刘秀称帝后,寻找不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但得知恩人是说书艺人,于是出资给杜寨村一名德高望重的说书人,令其于每年正月十三组织书会,并封其为会首。就这样,杜寨书会一脉相传、延续至今。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苏桥镇杜寨书会都会准时鸣锣开场,省内外的说书艺人云集于此,亮书、写书、切磋技艺,河南坠子、道情、大鼓、琴书等曲种应有尽有,四面八方的群众赶至此地听书。但近年来,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剧烈冲击和传统艺人的减少,杜寨书会的影响和规模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
“许昌是闻名全国的戏剧之乡,也是曲艺强市,要用新时代的思维,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真正把传统传承好、发展好。”范军说,杜寨书会与马街书会、胡集书会被称为“北方三大书会”,是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是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互联网、大数据、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做好传承发扬,弘扬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省曲协副主席、省歌舞演艺集团艺术中心主任李广宇认为,把“杜寨书会”发展好,首先要搞清书会的历史渊源、社会价值和现状影响等,做好历史盘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蓝图,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杜寨书会的发展要立足当地实际,不可盲目照抄照搬马街书会的经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彰显许昌的优势,同时要创新形式,比如由政府主导主办一些摄影大赛、曲艺大赛等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曲艺工作者前来参加,为书会发展注入活力。”省曲协副主席、平顶山市曲协主席崔银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采风座谈中,开封市歌舞剧院院长陈冠义、商丘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任金义、原许昌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晓思等专家也结合自己的调研和体会,围绕杜寨书会的发展定位、曲艺传承等提出了意见。
范军最后表示,许昌市拥有曲艺发展的良好基础,省曲艺家协会和众多曲艺从业者将不遗余力地支持许昌建设中国曲艺文化之乡,以“杜寨书会”为龙头打造中国曲艺小镇,希望许昌能够做好曲艺种类、曲艺从业者底数统计调查等基础工作,全力打造好“杜寨书会”这张文化名片。
原标题:河南曲艺名家“把脉问诊” 打造“杜寨书会”文化名片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 温小娟 通讯员 杨红卫 武鹏亮/文 通讯员 牛书培/图
整理:楼主网摘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