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深圳大芬
在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艺术家陈求之和女儿陈山叶商讨艺术作品的衍生品。陈求之夫妇于2006年起自费出资在大芬村旧民房基础上设计修建太阳山艺术中心,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他也从油画家转型艺术书法创作。陈求之的女儿陈山叶在美国学习艺术创作后回到太阳山,为父亲的作品开发出系列衍生品。 在深圳龙岗区有一处特别的村落,1200余家工作室、超过8000名绘画者汇集于此,他们的作品远销海内外。(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由于绘画市场的变化,这个有着“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的大芬村在“三十而立”之年,正经历着从临摹到原创的转型之路。 2005年前后,中国出口的油画作品80%来自大芬村。由于国内外市场对临摹复制品的需求下降、对于高品质原创作品的需求旺盛,大芬村一批紧随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画风、画质的原创画家,借助市场变化逐步成长起来。
目前大芬村已经聚集原创画家近300人,原创作品已占大芬村油画产量的20%至30%。大芬村的街头已出现艺术中心、咖啡画廊等新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大芬油画村全年总产值已达41.5亿元人民币。
画师赵小勇在大芬村的画室里,周围都是他的作品,一半是临摹梵高的作品,一半是自己的原创作品(1月11日摄)。赵小勇1996年从工艺品工厂辞工后进入大芬村,从零开始学习油画,十几年来专门临摹梵高作品。2014年赵小勇前往荷兰的梵高博物馆欣赏梵高真迹,欧洲之行点燃赵小勇的创作激情,目前他有一半作品是临摹梵高的画作,另一半是自己的原创画。(编辑)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