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24件名碑拓片亮相西安 

时间:2019-02-21 20:26 发布于:艺术频道编辑:A002  来源:雅昌艺术网

因为东京大展,作为书法界的大IP,颜真卿再次C位占据了人们的视线。

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展出27件颜真卿书法,除了《祭侄文稿》和《自书告身帖》是原作外,其他25件均为颜书碑帖,展览引发讨论热潮,也令世界各地的观众叹为观止。但是这一场世纪大展,还是少了《宋璟碑》和《殷夫人碑》两件名碑拓片。

今天,我们想把人们的视线拉回颜真卿的老家——西安,一场名为“丰碑---颜真卿名碑拓片特展”,展出了颜真卿碑石拓片二十四件组,其中不乏日本展览被遗漏的两大碑拓藏品。

日本特展以百余件展品不遗余力烘托颜真卿,但依然因《祭侄稿》引发争议。西安拓片特展则是对东京展览的补充与注释。颜真卿是长安人,他的故乡为他奉献了这场礼物,他的书法回家了,这是西安人对伟大的颜鲁公的无限致敬和缅怀。

临过帖的你我 致敬伟大的颜鲁公

曾经临过帖的你我,都曾记得幼时学书法的煎熬,《多宝塔碑》开篇那句“粤 ,《妙法莲华》 ,诸佛之秘藏也”,依然熟知于心,虽总反复练习,也依然写不好,面对斑驳的字帖备感困惑和苦恼。站在此次展览的拓本前,往事在目,之前似乎更喜欢柳公权字体的骨格清奇,颜体过于圆润。今天立于拓前,才发现颜公之书骨肉兼美,相比字帖上的字号,原碑如此浩荡正气。直遗憾幼时未将习书习惯坚持下来,却也萌生了再次临颜体之念头。当然,颜公除却惊天的才华,其刚正不阿的浩然之气也令人一扫胸中块垒,甘愿臣服其魅力。

展览现场恰好遇到原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先生,他说:“《多宝塔碑》原碑就在碑林呢,保存的十分完整,字迹也清晰可辨。这是颜真卿44岁时写的,正在形成他的个人风格的时候。”

“作为一个唐代大书家,他的书法作品能延续到后代,让后人学习,只有通过碑的形式来流传。”比如颜真卿64岁时所写《殷夫人碑》原碑在洛阳,战乱中遗失,幸好有碑拓在,后人才可一睹此书风采;而他同样在64岁所书《八关斋会报德记》也位于河南,原碑于1966年也已经毁坏,但此次展出的清拓镜心完整再现了原书风貌。

颜体是多年来中国书法入门与学习的范本,所以,颜真卿无论何时,依然是拥有大量粉丝的大IP。

拓片在颜真卿书法中的价值

我们知道,唐代的墨迹要流传到现在是很困难的,据考证颜真卿传世的墨迹至今只有三两件,这次有在日本展出。陕西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委员会主任宗鸣安说,“因为碑刻金石长寿,能延续几千年。石头也不能搬到每个人家中,然后就诞生了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拓片,把拓片化作千万份送到爱好艺术和中国传统画的家庭进行传承学习。拓片是全世界唯一在中国出现的技术和文化传播形式。”

策展人陈根远介绍,此次日本展览上缺失的颜真卿64岁写就的《宋璟碑》拓,西安展出的是弘一法师曾收藏的清拓裱本。大历七年(772年)九月,颜真卿历郑州归东都,书旧文《宋璟碑》,现坐落在邢台市桥西区李村乡东户村乡中学院内,碑高4.08米,洋洋三千余言,尽述宋璟这位“开元盛世”缔造者和操盘手的荣耀事迹。此次展出的拓本也是弘一法师唯一有过题跋的碑拓,弥足珍贵。

而《殷夫人碑》原碑在洛阳,战乱中遗失,幸好有碑拓在,后人才可一睹此书风采。此碑是颜真卿69岁为其姑母所写,此次展出的是民国拓立轴,高190厘米。四面环刻,额横题“唐钱塘丞殷君夫人颜君之碑”12字,分刻两面。碑原在河南洛阳玉虚观。是颜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为其姑母殷履直夫人颜真定追立。元明间,碑没入土中,清康熙年间出土,毁于抗战时期。

可以说,拓本延续了颜真卿卓越的艺术成就;没有拓本,颜公无可匹敌的书法艺术则失却光耀后世之可能。

展览现场

一网打尽存世颜公名碑拓片

颜真卿公元709年生于长安,这位唐代明臣出生地据考据在小雁塔附近。“他一生都在长安度过,公元785年为国家安定被叛军缢杀后遗体也归葬京兆万年。可以说颜公生于长安长于长安,西安人具有弘扬颜真卿精神的责任。这场展览基本上把颜真卿现存的名碑拓片都展了。”策展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告诉雅昌艺术网。

大众熟知的颜真卿,一方面是其书法成就著称于世,另一方面是其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尤其是颜真卿书法的美学底蕴深契儒家思想,备受后世推崇,千百年来,几乎无人匹敌。

此次展览汇集了清代到民国颜真卿碑拓24件组,从33岁的《王琳墓志》一直到72岁《颜氏家庙碑》,展品均为古籍碑拓藏家们所有。策展人陈根远先生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分为三个时期:33岁到50岁,是他书法风格的形成时期,是以学习前人王羲之、褚遂良等前辈,逐渐地形成个人的风格的时期,例如在《多宝塔感应碑》,已经看出其基本面貌;第二个时期是50岁到65岁,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成熟期,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形成了其雄浑、雄厚的风格;第三阶段65岁以后是颜真卿人书俱老的时候,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愈加雄厚、力感充盈、愈加圆融。

颜公书法对日本与朝鲜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当时日本留学生和求学僧多次来大唐学习,正是他们将颜真卿等名笔作品带回日本,而日本的后宇多天皇也从日本名家中得到颜体笔法,在庄重的场合用来题字。朝鲜学颜之人在李朝后期,其中有位叫释坦然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的粉丝,他的出现也给朝鲜书坛带来极大变化,韩国当时也有派留学生到唐学习,很多收到颜书影响。

而对于国内书画界的影响千年来从未间断,这场展览雅昌艺术网的预告一出,很多书画家便兴致盎然前往膜拜。笔者遇到一位,坦言将颜真卿的书法用笔用到了山水画作上,作品大为增色。观展后称赞不已,回去继续练习颜书了。

这是此次展览中颜真卿最年轻的作品,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书,2003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边长90厘米。32行,行32字。陈根远老师介绍说是王琳是唐代的润州刺史徐峤的太太,徐是颜真卿的远房表兄,他比颜真卿大很多,当时就是正省级干部,而且是著名的文人。许太太去世了,他非常难过,特别请了自己的远房弟弟33岁的颜真卿给自己的太太写了墓志铭。

我们知道,颜真卿是个学霸,20多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在唐代所有的科举考试中,进士是权重最重要而且最难考的。但颜真卿仕途进展并不是那么的迅猛,所以他在33岁还是一个九品小官,基本上默默无闻。但是正省级的徐峤看到了他的价值,所以颜真卿给我们留下了迄今最早的这幅作品。这个时候他的风格还没有最终确立。

上世纪末出土的《郭虚已墓志》,是颜真卿为他的老领导郭虚已写的墓志,郭虚已的官做到工部尚书,大家知道唐有三省六部,所以工部尚书是一个较大的官衔,郭请颜真卿为他写墓志。这是颜真卿41岁所写,已经展现出了他的才华。这个时候他的书法特点还在形成期,但是已经有接近《多宝塔感应碑》的风范。此碑书写于唐天宝八年(749年)书。墓志长104.8厘米,宽106厘米。

此拓本就是大名鼎鼎的《多宝塔感应碑》,是当时长安一个寺院高僧邀请颜真卿来写的。原碑最早立在西郊的西安西站。碑的撰文人是岑勋,大家不一定熟悉岑勋,但是他有个兄弟大家一定知道,叫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那个作者。这时,颜真卿是武部员外郎,今天的话讲就是国防部下面的副局级干部。

这个碑有一个隶书的额,篆额者是比颜真卿大6岁的徐浩,也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他写的《不空和尚碑》是中国书法史上另外一个杰出的作品。当然我们最终看重的是颜真卿的所写的碑文了,当时他44岁,已经展现出雄健之气。过去清代的大书史家杨守敬,说颜真卿“绝去姿媚,独标古劲”;苏东坡说“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他一变古法,把王羲之以来的媚、精巧完全变了,过去是侧,现在是正,非常优秀。当然原碑900多年前就在碑林了。

此拓系日本回流。

这是《多宝塔碑》的另一个拓本。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建。这是颜真卿离开长安出任平原太守的前一年所写。此碑乃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受西京千福寺楚金禅师邀请书丹。碑文记载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修建多宝佛塔的事迹。其书点画圆整,端庄劲秀,已有个人独特面目。此碑1103年移存西安碑林。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