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有200多年历史的平山东岗上武术会
东岗上武术会是流传于平山县平山镇东岗上村的一种武术传承发展组织,是东岗上村习武者之间以武术为纽带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形态。东岗上武术会所传传统武术有三大特征:一是功夫门类较为齐全,博大精深。各种拳术、枪术、刀术及对练、单练套路、阵法均有传承,十八般器械样样俱全,老套路融入新发展;各门功夫演示时,有大鼓、钹等音乐鼓点配合,现场武风盎然,精彩纷呈。二是拥有密不外传的古战场阵法和棍法。“八门九锁莲花大阵”和攀龙棍法为东岗上武术会所独有功夫。“八门九锁莲花大阵”玄机深奥,是当今武林已经十分少见的古战场作战阵法。三是习武传统蔚然成风,根深蒂固。东岗上村习武者人众,外出当教头“校场子”者较多;本村习武者因武术而结缘、结“亲朋”,遇上红白喜事互相之间礼尚往来,成为一种特有的“以武结亲”的人际关系形态——东岗上武术会。
东岗上武术会迄今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平山武学精神传承不断的一部典型活教材,是平山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为研究和了解平山武术历史、传统体育史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东岗上武术会囊括了诸多种武学理论及相关传承方法,注重内外兼修,融文化教育、技击、健身、修心、医疗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东岗上武术会可帮助人们实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防身御敌以及谋职等愿望,增强自立、自强意识,拓展社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开办武术培训班或武校、发展新型体育事业、发掘表演人才及其它实用人才等途径来进行商业开发,现实价值很大。
东岗上武术会源远流长。据该村80多岁的老人听祖辈们讲,东岗上武术起源于传统的花脸社火,大约在清代嘉庆年间,武术就已经在村中火热地发展起来。当时村里有个叫刘福寿的武术家,在真定府至太原府一线做镖头,武术技艺名震四方。护镖之余,刘福寿曾在井陉县白桦等村做教头、传授武艺。稍后,东岗上村出了武秀才魏银润,魏使用一柄130多斤重的大刀,教场子很多,远近闻名。随后,东岗上村又涌现出了武术大家魏运禄(活跃于19世纪中后期),他是一代武学宗师杨今武的大弟子,学习掌握了很多武术拳脚套路,曾长期受邀到各地传授武术,曾获平山、井陉两县习武村庄赠予“武术春风”等多块荣誉匾额和锦旗。魏运禄把东岗上村的武术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为平山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世纪初年至80年代,魏运禄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东岗上村武术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光大,先后在本村培养和发展了数百武术人才。东岗上武术会成员先后把东岗上武术传到了井陉县和平山县的好多村庄,还曾到井陉、栾城、鹿泉等地演出,并多次代表平山武术界参加石家庄地区武术比赛,屡获殊荣。曾被有关部门授予“新运先锋”、“群艺先锋”等称号。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大都“弃武从商”,平山各村的武术组织相继解散,只有东岗上武术会保留下来,并有所发展。但近二十年来,武术会演示活动越来越少,只在逢年过节时才在本村和外村演出几次。各种武术项目的后继人才也越来越缺乏,老艺人相继老去或逝去,传承人逐年减少,有些武术项目如三尖两刃刀、大红拳、剑对勾镰、猴拳、弹腿已经失传,攀龙棍、攀龙棍对大枪、勾镰、八门九锁莲花大阵等10余个项目及阵法仅有几个老艺人能演练,如不加以抢救性保护,面临失传危险。
为了保护东岗上武术会的传承发展,平山县文化馆和平山镇文化站联合东岗上村“两委”班子对东岗上武术会进行了发展规划,拟计划通过举办武术培训班、武术交流演示会,聘请专家指导,建设平山县武术传承发展基地等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把东岗上武术打造一大文化品牌,让其成为平山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
2013年,平山东岗上武术会列入石家庄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王会君 图/董新华
责编:爱平山网山川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