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舒启情志 同兼百家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草书)舒 同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近段时间,我一直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忆和他相处的日子,领悟他那舒启情志、同兼百家的革命艺术人生。
对先生的崇敬,源于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父亲指着一瓶兰陵酒对我说:兰陵美酒郁金香……这首诗是李白的,这书法可是咱们山东老书记舒同的,他是真正的书法大家。一个喜欢书法的少年,第一次听到“舒同”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看到他的“舒体”,瞬间心中有了偶像。入伍后不久,没想到我这个农村孩子竟然见到了父亲多年前偶然提到的书法大家,并且还在他身边工作,这是从天而降的幸福、责任和机遇。
第一次见到先生,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名震四海的大书法家竟然如此谦和。他个头不高但有泰岳之气,满面笑容不失威严,慈眉善目却能洞察秋毫,头发一丝不苟又不露梳理之痕迹,手掌绵软筋骨却强劲有力。在他身上隐约可见经历长征的千难万险,但确实不敢相信眼前就是那位在华东战场深入虎穴,经过不屈不挠斗争,策反韩练成六万大军的舒主任。“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先生那种弘毅的人格魅力如春风万里。自此,我下定决心在先生身边做一名好战士!
先生夫人王云飞十分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成长,经常给我们说起先生的革命生涯。那苦难的年代物资匮乏,常常用红色的土洗出颜色以当墨,把几根鸡毛绑起来以当笔,雪后用木棍在雪地上写,雨后用树枝在泥泞上写,红军长征时骑在马背上用手指在膝盖上写……艰苦的环境没能阻挡住先生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有杆皆为笔,平整视为纸。笔无处不在,墨无处不有,纸无处不是。正因为如此执着,才造就了真正的“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支笔”。这称谓,是毛主席对先生的赞誉。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