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年会》里的艺术坚持 

时间:2018-12-20 12:24 发布于:演艺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2018年,小品《年会》收获颇丰,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不少奖项。其中,有央视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第六名、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曲花会金奖、“中华颂”全国戏曲邀请展暨深圳罗湖戏曲文化周“最佳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演员奖。其实自《年会》诞生以来,这个选择从特别的视角出发、有批评声音却又不失正能量的作品,就已经注定不那么一样。

不一样的“年会”

12分钟,4个人物角色,一个办公室场景,以及一段铿锵的京韵大鼓,小品《年会》讲述的是如今已非主流地位的京韵大鼓的故事。一个老艺术家以自身的方式坚持传承师门手艺——京韵大鼓,但因为缺乏大众认可和经费,而使得这份坚持困难重重。同门师妹放弃学习京韵大鼓而转投企业,做上了工会主席之后,邀请师姐参加企业年会表演京韵大鼓。却不料企业领导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修改唱词,一味要求歌颂企业中心工作和老板的丰功伟绩,把经典的名段修改得乱七八糟。面对金钱诱惑与艺术坚持,老艺术家做出了选择,宁愿不要钱,也要坚持艺术家的风骨、坚守艺术家的准则,并铿锵有力地唱出京韵大鼓《四世同堂》:“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创作这个作品的主体单位是龙华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也是主创团队之一的初晓洁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这个作品之所以能够屡屡获奖,关键是编创人员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表达“中国人要坚持文化自信”这样一个命题。虽然有批评,但整个作品没有黑暗面,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牵引出整个戏剧矛盾的冲突。

“要有勇气在公共空间发声”

《年会》的编剧邸叙然早有写这个剧本的想法,按照他的说法,这个剧本内容,他已构思了大半年。邸叙然介绍,创作这个剧本的背景源于他多年做基层文化工作的积累,是一个有感而发的作品。在他看来,不少企业的负责人都喜欢邀请艺术家到企业来参加年会,登台表演,但因为缺乏对文化行业的了解和认识,以自己喜好来调整艺术节目内容,做出了伤害文化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事情而不自知。同时,也有一部分文化人不够坚定,为了利益没有坚持艺术家的准则,“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推动作品进步,反而会让作品变得低俗。”邸叙然想把这种现象写出来,尽管他知道带有批评意味的作品,在艺术创作中不被叫好。

彼时,龙华区正对外征集创意和剧本,邸叙然的这个创作构思引起了龙华区的关注。经过多次探讨、完善故事框架,2017年9月份,《年会》正式面世并参加了“鹏城金秋”小品大赛,一举拿下了金奖。2018年,《年会》更像是开挂一样,屡屡获奖。

对这个作品,邸叙然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在新时代新时期,文化艺术应该要有点不同的声音。我曾听过一个艺术家说过一句话,我很认同,他说,要有勇气在公共空间发声。”

“对口型”?是真唱!

作为语言类的文艺节目,曲艺小品比歌曲、舞蹈更具有直观宣传的特点,其效果也更加深入人心。初晓洁认为,《年会》能取得好成绩,一是揭露了社会问题,二是演员的选择。虽然深圳没有专业的艺术院校,但是并不代表没有优秀的演员。出演《年会》的四个演员,是龙华区面向全深圳征集而来的有丰富舞台经验的表演人员。其中主演京韵大师的张慧娟是一名曲艺演员,虽懂得一些戏曲唱段,但并没有真正学习过京韵大鼓。“如果只是简单唱出来,其实并不难,难是难在如何在唱段中表现出一个京韵大师的气度。”张慧娟认为,真正唱京韵大鼓的大师,是有身段,有唱段,也有韵味的。身段倒还好拿捏,唱段该如何呈现呢?为了让这个京韵大师的角色更传神,张慧娟不断观看京韵大鼓的视频,一句一句地练习和揣摩。练了好几段名曲,因为节目的整体效果,只截取了《四世同堂》的一小段。

唱出来有没有韵味,不是自己说了算。张慧娟随着表演团队几次登台表演,有两次表演结束,评委竟夸她“口型”对得很好。“评委误认为我是对口型,其实这也说明我的表演突出了这个人物的神髓,这对我而言,是最高的评价。”在张慧娟看来,这个剧本好在把艺术家的气质、气场和脊梁立住了,通过这个作品,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尊重艺术和文化。

明年将展开文艺精品社区巡演

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年会》前进的步伐却依然没有停歇。接下来,《年会》准备冲刺群星奖,在更高、更专业的舞台发光发热。而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创作另一个作品——舞蹈《一顶凉帽》,以此为开端,打造客家文化系列作品。“我们也有计划创作一部话剧,希望能冲刺五个一工程奖。”初晓洁表示,不断地创作是为了精进作品,冲击更高的奖项,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年会》只是基层文艺创作精品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龙华区建立行政区以来,基层文艺精品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区政府为各阶层的文艺创作及文艺作品设置了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创作和参赛,鼓励基层文化队伍创作和创新。一大批文艺精品面世,在各大赛场上绽放光芒。

得奖不易,得奖后如何把节目保留下来更加不易。为了不让这些优秀的文艺精品流失,今年以来,龙华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计划开展社区巡演季,希望把历年来获奖的原创文艺精品汇集起来,重新排练,送戏下街道和社区。“目前我们在全区征集曾获奖的作品,计划2019年1月开始展开社区巡演季,让更多市民可以欣赏到这些优秀的作品。”龙华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解决文化人才问题,龙华区自10月份始,开展了公益艺术培训课程,希望从培训中挑选出好的苗子,充实到文艺队伍中来。“我们希望把文艺骨干汇聚起来,建立人才库,以后基层的文艺精品可以由这些文艺骨干来排演,解决文艺演员不足的问题。”该负责人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各类文化活动让市民自娱自乐,更重要的是引导市民不断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这样,文化服务的辐射及影响范围会更大、更广。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宝安日报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