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绽放独特魅力 ——恩施州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建设综述
40年,弦歌不断。
恩施州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民族文化薪火相传,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步履铿锵,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一场电影——文化建设阔步前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滋润一方百姓。
在州城打工的刘猛,每逢休息日傍晚,都会到州城硒都广场去看电影。他说,看电影的人多热闹,又不花一分钱,很多电影很有意义,让人深受感染和教育。
40岁的刘猛,是利川市凉雾乡人。他是个电影迷,有时候,遇到天气不好,他也会去影城观影。影城条件好,大银幕、灯光、音响等设备先进,还可以看3D电影,这和看露天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刘猛说,小时候,在农村看场电影不容易。村里有重要通知或者遇到村民办红白喜事,才有机会在露天看一场“过期”电影。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市场一度清淡。新世纪,电影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高档影院不断出现,进口大片、国内优秀影片同期同步上映。《战狼》《芳华》《我不是药神》等影片一度让州城近10家高档影院爆棚。
从露天场坝到豪华影院,从“过期”电影到全国同步上映,反映出恩施文化建设新旧之变。
今年,全州放映广场公益电影900多场,农村公益电影32000余场,观众近400万人次。9月14日,在我州召开的全省广场电影现场会上,我州获全省广场公益电影示范放映点授牌,广场电影放映模式在全省推广。
一场戏——文化惠民扶贫励志
6月至7月,精准扶贫·文化惠民优秀剧目大型土家南剧《初心》在全州巡演,以文艺的形式在全州树起廉洁、勤政标杆,彰显了以文化人的文化力量。
“看了《初心》,内心深受鼓舞和激励,作为一名身处扶贫一线的干部,就应该学习向勤仕的精神,把扶贫工作做实、做好。”州农业局驻巴东县野三关镇上李坪村“尖刀班”班长李明伟观看后表示。
文艺“扶志、扶智”是精准扶贫的金钥匙。我州充分发挥优秀文艺精品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用文艺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信心,让文艺成为盘活资源的催化剂。全州各院团新创作了文化惠民演出之歌《我的心记得你的心》、精准扶贫歌曲《太阳照在屋顶上》、南剧《初心》《金竹背篓情悠悠》、利川小曲《书记重上青松塝》、恩施扬琴《再访吊脚楼》、柳子戏《打仓救主》等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水准高的优秀文艺作品,用文艺讲好扶贫故事。
连续三年、三届文化惠民演出季参演人数达5万人次以上,超过2000万人次到现场或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享受惠民文化大餐。
改革开放40年,我州戏剧创作、演出获奖众多。1985年,州民族歌舞团创作排练的《烈烈巴人》荣获全省演出、导演等7项大奖;后来,《毕兹卡》《嗯嘎·女儿会》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得大奖,《镇船石》荣获第九届湖北省屈原文艺奖;《初心》是继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歌剧《神女》等之后问鼎京城的又一部恩施精品剧目。
一本书——“书香恩施”城乡齐头并进
2017年,鹤峰县燕子镇新行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向宏建,作为全国农家书屋的先进代表,向全国人民介绍恩施州农家书屋建设先进经验。自2002年开始,向宏建自办书屋为村民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先后两次被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我养过羊,高峰时养了60多只,结果一夜之间死了近20只。”说起创办农家书屋的初衷,向宏建表示。当时家里人劝他,找个兽医来指导才能继续养羊。但村子偏远,请兽医指导也不是长久之计。向宏建意识到,致富先治愚,要在书里学习致富门路。他自己出资到县城买回500多册科技类图书,又腾出一间房作书房。向宏建管理的农家书屋,历经16年,书屋总投资超过10万元,读书协会会员达418人,总存书量15087多册,光盘400多张。
全州2600多家农家书屋、近100家国营或民营书店全力打造“书香恩施”,“书香恩施”城市农村齐头并进。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打磨,我州一批有影响力的全民阅读品牌已经崭露头角。“书香恩施·清江大讲堂”于2013年4月由州委州直机关工委与湖北民族学院联合开办,截至目前,共举办36期,1万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学习。经过5年的用心经营,“书香恩施·清江大讲堂”已成为恩施的“文化沙龙”和阅读品牌。
全州图书馆2018年接待服务读者93万人次,借阅量90万册次。截至9月底,全州新华书店系统今年销售额达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
一个产业——文化产业品牌效益彰显
恩施州文化产业在40年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漫漫长路中勇往直前。
截至9月底,我州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达4159户,注册资本金额达28.52亿元。
唐崖土司城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围绕“唐崖土司”品牌注册了湖北唐崖土司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通过积极争取和努力,利川市文化广告产业园跻身全省五大文化产业园之列。
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日益勃兴,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利川腾龙洞,《夷水丽川》每年驻场演出近800场次,每年创造出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在恩施大峡谷、巴东神农溪,实景山水歌舞剧《龙船调》《巴山恋》同样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州文化产业呈现发展壮大势头,文化产业品牌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吸引力。恩施州文史专家贺孝贵建议,加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文化与工业、文化与农业等融合,做强恩施文化产业品牌;做好多层次、广覆盖、多领域的宣传,将恩施文化产业品牌推广出去。州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大州”的目标。
四十年筚路蓝缕,四十年砥砺前行。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民族文化的若干意见》《州民族文化研究工作大纲》《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若干意见》《恩施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而今,我们正在向“文化强州”的目标迈进。
@恩施日报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